第37章 初唐诗苑苹花静叙刘希夷(下)(2 / 3)

唐诗百花艳 蛋仔金 4927 字 2017-06-20

捍卫自己原创专利权,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真是:以血染的风采,捍卫著作权利。

以上趣事或许带有疑点,却为唐宋以来传说,按说宋之问诗才胜于刘希夷,为何剽窃或抄袭刘希夷的作品,而成为千古奇闻。有人归入宋之问的人品缺憾。

前章曾经提及宋之问人品低劣而遭人唾弃,表现在其对待政治趋炎附势的态度上,这回牵扯到一桩广为流传的命案上,被称作“因诗杀人”。

自古以来,有“文人相轻”之说,也有“凡是文人都爱好文字”之说,没听说有杀人抢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引得宋之问欲想据为己有,而刘希夷不允许,竟被宋之问派人用袋装土壤压死。宋之问与刘希夷是舅甥关系,刘希夷死时28岁。可见文学艺术里的语言形象的创作权,有时需要“血染的风采”来维护!

东方梦春告诉:

读者在《全唐诗》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收录“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首诗,在刘希夷名下,题为《代悲白头翁》;在宋之问名下,也收录了这首诗,标题为《有所思》。

此外还有疑点在挑逗。四维在《全唐诗》里发现,排在刘希夷之前的诗人贾曾,有《和宋之问下山歌》诗之外,还有《有所思》。贾曾《有所思》是《代白头吟》的缩写版,还是其原创稿?充满疑问的《有所思》全文如下: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爱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岁花开君不待,明年花开复谁在?故人不共洛阳东,今来空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贾曾和刘希夷是同时代人,以年龄论他绝对是刘希夷的“大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此,是谁借用谁的名句,还是谁为真在的创造者?这里或许又有另外的“诗花”趣事:谁是真正的原诗文的创造者?由于历史资料缘故,读者只好请学者专家去考核了。如果学者专家考核无结果,那就等待未来的出土文物作证了。

刘希夷当选“诗花”,固然是凭借着《代悲白头翁》诗里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美句,但是,读者会感到是花成全了刘夷希,花让刘夷希成为诗坛明星。

东方梦春对西门幻金说,许多人喜爱宋人的诗画生活,早先读严蕊宋词“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就感觉到“花开花落”有寓意。“花开花落”诗词,可以分开说,也可以合着说。没想到唐诗竟然有那么多的“花开花落”。为此,她也练习一阵童子功,过目不忘。

刘商:“花开花落人如旧,谁道容颜不及花。”

武元衡:“花开花落无人见,借问何人是主人。”

李绅:“花开花落无时节,春去春来有底凭。”

刘得仁:“冥目冥心坐,花开花落时。”

陆龟蒙:“一雨一风皆遂性,花开花落尽忘机。”

郑谷:“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落春悲凉。”

白居易说唐人深爱牡丹:“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女何时犯相思病,薛涛说:“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我爱人人,可以;人人爱我,不可。位说人上人下不一样,吕洞宾讲:“花开花落两悲欢,花与人还事一般。开在枝间妨客折,落来地上请谁看。”

郎景川议论花诗讲了哲理:正说,先有花开,后有花落;反说,有了花落,就会有花开。这些都是分开说,也可以合着说,“花开花落”,也可“花落花开”。它们的寓意说理是不同的。

西门幻金问:有证据吗?郎景川笑答:看我解说唐诗。

有一个小和尚叫知玄,五岁咏花:“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馀一孕在,明日定随风。”讲述的是花开是喜,花落是悲。

于邺咏白樱树:“记得花开雪满枝,和蜂和蝶带花移。如今花落游蜂去,空作主人惆怅诗。”花开是从句,花落是主句;重点在主句。

面对晚春,韦庄:“花开疑乍富,花落似初贫。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同样是树,花开像富有,花落似贫困,两者不一样。

于濆对花:“花开蝶满枝,花落蝶还稀。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花开表示盛势,花落表示衰势,两极分化。

刘商有诗句扫除悲情:“花开花落人如旧,谁道容颜不及花。”乐观待人。

以上解说的是花开花落,以下解读的是花落花开。

戴叔伦叹葵花:“今日见花落,明日见花开。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自不同凡卉,看时几日回。”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今日花落,明日花开,各有各的道理。

徐夤说:“梦断纱窗半夜雷,别君花落又花开。”此诗将花落、花开分开讲,表示时序,与君离别时间有一年了,经历了花落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