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初唐诗苑菱花戏说李峤(下)(2 / 4)

唐诗百花艳 蛋仔金 6328 字 2017-06-29

之秀全有,除了兰、荷、菊、梅外,那李峤的植物园还有:柳、桃、李、梨、橘、桂、槐、松、竹、桐、茅、萱、藤、萍、菱、瓜。

李峤歌咏植物花卉,大致覆盖初唐时期人们所爱花木。像牡丹之爱,盛唐发热,中唐以后高温,随之歌咏跟进。

东方梦春对西门幻金说,我们后边要讲的花卉,几乎覆盖李峤的植物诗歌,还是对李峤歌咏动物诗篇,赏析稀有品种的好。西门幻金接受建议,她俩看上了“麒麟”。

麒麟,在古代被视作神兽,简称麟,与凤、龟、龙合称“四灵”,民间传说麟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看待。雄性称麒,雌性称麟。常用来比喻或形容德才杰出的人物。

西门幻金说,我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指的是什么?

周鲁生回应,“六经”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春秋》,又称《麟经》或《麟史》,《春秋》本指先秦时代各国的编年体史书,但后世不传,此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兼历史散文集。它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

周鲁生解说话题转向咏物诗《麟》,李峤此诗化用了四个传说典故。先看原文《麟》:“汉祀应祥开,鲁郊西狩回。奇音中钟吕,成角喻英才。画像临仙阁,藏书入帝台。若惊能吐哺,为待凤凰来。”

全篇分别描写了四个故事。首联里有“西狩获麟”故事。

孔子的出身带有传奇性,有人说是老夫少女爱情的结晶,有人说是野杂种,有人说是最早的麒麟送子。传说在春秋时期鲁哀襄公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51年,有一位年青的母亲,名叫颜徵在,她第一次怀孕生育没有成功,第二次怀了孕,她就祈祷于尼丘山,传说曾经遇见一只麒麟,麒麟出现于孔家院门,吐出玉书。那玉书上写着“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将要出生的男儿,他有圣贤之德而未居帝王其位。颜氏非常惊异,以家中丝带状的绣绂系麒麟角,过了两夜后麒麟才离去。不久孔子降生,头顶长得有点像尼丘山,取名孔丘,字仲尼。孔子长大之后,建立儒家学说,发扬光大儒文化。以后,人们又引申出玉书三卷,说孔子精读后成为圣人。孔子一生忙忙碌碌,教育培养门生学子,一直到70岁还在写作。

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朝社会动荡不安,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政治局面就是“衰周”。孔子常年居在鲁国,而鲁国的实权掌握在“三桓”手里。“三桓”指的是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他们是凌驾于公室的鲁国贵族,。到了春秋时期鲁哀公十四年,在鲁国西境大野泽,发生“西狩获麟”奇事。

这年的春天,管理山林的人叫“虞人”,他在鲁国西部“大野”打猎。这个地方如今属于JY县一带。叔孙氏管车的家臣,当时职务叫“车子”,其名叫“商”的参与狩猎,遇到一只奇怪的兽,射伤后捕获了它,载了归来献给。叔孙见此怪兽,以为不吉祥,自己不要,赐给“虞人”。孔子听说西狩捕获了怪物,前去观赏,在现场看了后说:“这是麒麟啊!为什么出来啊!为什么出来啊!”并掩面大哭,涕泪沾襟。这只“麟”因伤势最终死了。这就是“西狩获麟”奇事。

据说孔子当时正在写《春秋》,看到西狩捕获一麟,认为麟是祥瑞“仁兽”,太平盛世才它出现。现在不是乱世,出非其时而又被猎获,甚为感伤,在《春秋》史书上写了“西狩获麟”这句话后,就停笔,不再继续写下去了。这就是传说中孔子写《春秋》“绝笔于获麟”的故事。孔子喟叹麒麟“出非其时”,标志着周朝的日暮途穷和哲人的穷困,孔子写《春秋》作删改在这一年脱稿,故《春秋》又别称“麟史”、“麟经”。《春秋》一书于此绝笔,这时孔子已71岁,从此不再著书。

孔子获麟绝笔,不仅仅是因为年纪大了精力不佳,更重要的是主观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刺激,感麟而忧更是个重要原因。孔子遇麟而生,又见麟死,他认为是个不祥之兆,立即挥笔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由于孔子感麟而忧伤,终于在鲁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79年谢世。孔子死后,获麟绝笔的故事广为流传。如李白《古风诗》有“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

当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经》后,出现注释《春秋》的书,有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汉祀应祥开”,这是一则预测的故事。《公羊传》里有一段解释,道:春,西狩获麟。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曷为为获麟大之?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