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四维觅求到艺术精神方面的琼瑶、琼液,那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读罢可获得余音绕梁、余香不断。可谓美目、美听、美味,直至美心。
周述趣论“诗琼”。琼,原义是指美玉,即玉之美者;比喻义是美好的(事物、景象)。美好的东西有单件,有组合件,也有群体。古人物质精神最佳组合是“赏心、乐事、良辰、美景”。将这种境界入诗者可谓“诗琼”。诗琼意味着该诗将情、景、意、境、声、色、时、空、人、物等元素有机结合,呈现出真善美益功能的艺术性。于是张榜“诗琼”。
郎谈“诗琼”趣事:
奇怪?!《全唐诗》载张若虚诗篇仅有二首。盛唐的《春江花月夜》没有被选入清朝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为何它落选名编唐诗选集?再往前搜索,除了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此诗外,很难在文史书籍看到张若虚及其作品。对其艺术审美的发现竟然迟到明清时代。
明朝锺惺在《唐诗归》评论: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清末王闿(闓)运评《春江花月夜》诗,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词,宋词、元诗,尽其支流”。
现代许多读者发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具有完美的艺术表现:气象宏伟,场面多元,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格调清新,音节和谐,韵律婉转悠扬,名句妙辞连珠。确实美目美声,何以遗漏唐宋名榜,或许是科举无名作怪吧。然而,像李白等人并没有走科举的道路,像孟浩然等人有应进士不第的经历,他们在文坛史册里都有一笔记录。晚到的名声,让张若虚成为趣事。
张若虚的趣事就是没有中举,如果登第,那么,官方史书就会做记载。可见在唐朝进士及第是个人的头等大事。
话说到这里,西门幻金又引来插曲。她这时哼起了黄梅调,唱出《女驸马》“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人人夸我潘安貌,原来纱帽照呀,照婵娟哪。”
东方梦春笑道:有点文艺细胞,议论一下琼林吧!
西门幻金提供含“琼林”的唐朝诗句有:
李白:“英僚满四座,粲若琼林敷”;
张荐:“植根琼林圃,直夜金闺步”;
吴融:“目断琼林攀不得,一重丹水抵三湘”;
韦庄:“琼林瑶树忽珊珊,急带西风下晚天”;
吴筠:“玉闼摽敞朗,琼林郁葱蒨”;
许敬宗《奉和喜雪应制》:“忽若琼林曙,俄同李径春”;
刘禹锡:“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旂竿”;
皎然:“瑶草三花发,琼林七叶连”;
白居易《重赋》:“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周鲁生对琼林的解读有:琼树之林——众多的神树,多形容瑰丽的景象;喻披雪的树林;喻白色的花树;琼林库——特指唐朝内库名,唐德宗时设,以藏贡品;宋朝开始出现“琼林苑”和“琼林宴”,“琼林苑”指皇帝苑名;“琼林宴”指皇帝为当年新科进士在琼林苑举办的盛大宴会。
郎谈继续“诗琼”趣事。像“琼林宴”那样名声的,在唐诗是“琼筵”,如李世民《春日玄武门宴群臣》:“九夷簉瑶席,五狄列琼筵。”琼筵指盛宴,美宴。
“琼筵瑶席”就这样进入成语词典。
虽说张若虚没有赴“琼林宴”,但是,他的《春江花月夜》艺曲红遍“琼筵瑶席”。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的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张若虚创作《春江花月夜》与前人不同,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春花秋月”通常为诗词首选诗题或意境,但是,张若虚铺陈夜色明景,以落花梦说事,竟以“春江春月”大做文章,溢出情、色、景、声、韵------让读者感受到:他以盛唐之清丽横扫齐梁陈隋前朝之纤丽。使读者体会到诗情与哲理自然融合:从春江、花林和月夜联想到时空的永恒无限,由江水、明月这些大自然的无限象征,想到人生的有限,人类长河的无穷。特别是感悟到时间流逝和空间的遥远,感触到离人的相思,充满着热爱青春、珍惜流光的真善美情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意味着作者邀请并陪同读者观光奇妙的宇宙!这就是雄唐的诗篇代表作!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作诗,将时空、人情、风景融为一体,使读者欣赏出诗中有景,景中有诗,诗景中又有诗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吟之如品饮琼液。综观古诗里众多的《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