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饯东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帐青门,宠行迈也。岂惟崇德尚齿,抑亦励俗劝人,无令二疏,独光汉册,乃赋诗赠行。
唐明皇当场首先作诗——《送贺知章归四明》:“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贺公见皇帝为自己作诗送行,再三谢恩,又对诸位官人赋诗感谢不尽。其中有《送贺监归四明应制》二首转载如下。
李白与贺知章是忘年之交,他作诗:“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宁阻洞庭归。瑶台含雾星辰满,仙峤浮空岛屿微。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
后人都说李林甫是奸臣,口蜜腹剑,两面三刀。此时看到皇帝意愿,李林甫见风使舵,也作诗道:“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入道求真侣,辞恩访列仙。睿文含日月,宸翰动云烟。鹤驾吴乡远,遥遥南斗边。”
贺知章面对皇帝赠诗,在送行宴会中得以欢聚一堂,何等隆重,何等荣耀。贺知章辞官归隐的梦想实现了。告别临行前,皇帝问贺公有何要求。贺公趁机索取,十二分地满意而归。这贺知章真正是个福臣,退休之后的待遇还挺多的,比如说,皇帝封贺公的一个儿子做官,官名叫朝散大夫兼本郡司马,专门负责贺公养老工作。这种因人设官设岗吃皇粮的官职,竟然出自唐明皇之举,可见贺知章的福分有多高。
还有,贺知章归故里希望得到数顷周宫湖作为放生池,皇帝不仅答应,而且批拨给他要求大十倍的湖水面积——将镜湖与剡川的连接处水域赐给了贺知章。
贺知章告老还乡的插曲表明:梦想有多么美好,收获的是“万事如意”。
贺知章在京城做官以来,几乎没有回故乡去,家眷都是随他居住长安。话说贺知章辞官离开京城在荣归故里的旅程中,发生了怪事,这就是贺知章年逾86岁告老还乡的插曲故事:
公元744年,贺知章在子孙的护送下,坐轿南下回江南。传说,贺知章在离开京城回家乡的途中,老人旅途劳累,又发生孙女白萼被山匪抢走怪事。为此贺知章伤痛不已,火移小肠,热结膀胱,导致小腹胀痛,小便不畅,憋得疼痛难忍。
某天,贺知章正拿着老伴遗下的白玉簪在伤心落泪,泪水滴落到植物绿叶上。突然手中玉簪滑落,就在这滑落的下方,一丛比手掌大的卵形叶片接住,从叶腋开出几朵白色的仿簪形花朵,这些似开不开的花,如玉洁白散发清淡香味。贺知章信仰道教,以为神仙显灵,要点拨他。他就俯下身子,摘下花来吃了。吃完后感觉花有微毒,于是拖着沉重的脚步,朝河边走去。想不到,腹中突然发出咕噜噜声响,随着一阵疼痛,小便喷声而出,腹胀顿消,病去神清。
此时的贺知章,得知这种花卉是灵药,于是他返身回去,叫家人连根刨出那丛玉簪形花卉,运回家乡,栽在庭院。贺知章把那花当成恩人,朝夕相伴,并起名叫玉簪花。
当初,玉簪花只不过是野草,所以唐朝诗人极少描绘玉簪花。这玉簪花治病救人的药性传播开来,逐渐被唐朝人们培植成药草。到了宋朝,这种植物的别名也出现了,玉簪花的观赏价值也被开发出来,明星诗人歌咏赋诗,玉簪花终于走进诗坛。
唐诗里有句“看妆堕玉簪”,宋朝著名诗人接受这种玉簪花传说故事:
神话中的王母娘娘,在昆仑山上的瑶池与众仙女欢宴。神仙们痛饮玉液琼漿。王母娘娘美食美饮,心里乐开了花,命身旁的仙女启开陈酿千年的仙酒,与众仙畅饮。结果出现醉酒,不知是哪位仙姑,不慎将发饰玉簪失落,从仙界流霞飘落堕落入地,化为人间的玉簪花。
据说,王安石曾经作咏玉簪花诗,描写这个传奇故事。全篇为:
“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万斛浓香山麝馥,随风吹落到君家。”
又据说,黄庭坚也作诗咏这种传奇:“宴罢瑶池阿母家,嫩琼飞上紫云车。玉簪堕地无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
由于黄庭坚将玉簪花炒作为“江南第一花”,所以,他的作品被列为咏玉簪花第一诗。
唐诗句有“对月争夸白玉簪”,又有“桂花低拂玉簪寒”,为玉簪花带来别名“夜来香”、“月下香”之说,“夜来香”,从黄昏时分到深夜都会散发出袭人的芳香;“月下香”,月下品香是赏花人十分陶醉的事情。
郎景川指画旁人,张口道:“说来说去,那“玉簪”的焦点还没扯到。”
西门幻金巴不得有人插话,回敬道:“那好,焦点访谈,找到你门上了。”
(未完,待续)
作者提示:
第21章初唐诗坛玉簪花趣说贺知章,安排(上)、(下)来完成。
蛋仔金 2017-7-21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