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于飞,下上其音”。在诗人歌咏中,可见燕子自古以来就是成双结对,扬翅相随,上下和鸣。《诗经》里许多诗都借用比兴手法,而“燕燕于飞”便是如此。
南朝鲍照作《咏双燕》二首之一:“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迟。出入南闺里,经过北堂陲。意欲巢君幕,层楹不可窥。沉吟芳岁晚,徘徊韶景移。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
明朝松江御史袁景文,未出仕做官时,曾经和友人一道拜谒文学家杨维桢。杨维桢是元末明初文坛的明星人物。袁景文见到杨家桌几上有《咏白燕》诗,写道:“珠帘十二中间卷,玉翦一双高下飞。”袁景文平常就会写诗,因有这个长项便对杨廉夫说:“先生这首诗,最终没有描写出燕子美妙的形态和品味。”杨维桢满不在乎,不以为然。袁景文回家后作诗,第二天上呈给杨维桢。诗的全文是:“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妒,莫向昭阳殿里飞。”杨廉夫得诗赞赏,感叹不已,接连抄写几篇,分别送给客人传诵。于是人们誉称袁景文为“袁白燕”。
“袁白燕”提及的“王谢燕”“赵飞燕”之类,在唐诗里已不新鲜,比这类燕诗还有出世早的张鷟,他咏燕可谓是趣事,其中有自己的升降起落的履历。据说,张鷟谠荡不检,在官场终于不能得势,宰相姚崇对他不满。唐开元初,御史李全交弹劾张并流放岭南。后来,刑部尚书李日知讼诉对张鷟处理太重,才使他得以调回京城,任命为司门员外郎。
据唐朝刘肃《大唐新语》载:张文成,以词学知名,应下笔成章、才高位下、词摽文苑等三入科,俱登上第,转洛阳尉。故有《咏燕》诗,其末章云:“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时人无不讽咏。累迁司门员外。文成凡七应举,四参选,其判策皆登甲第科。员半千谓人曰:“张子之文如青铜钱,万拣万中,未闻退时。”故人号“青铜学士”。久视中,太官令马仙童陷默啜,问:“张文成何在?”仙童曰:“自御史贬官。”默啜曰:“此人何不见用也?”后暹罗、RB使入朝,咸使人就写文章而去。其才远播如此。
受“诗燕”的影响,在张鷟以后的诗词里的燕子形象也都很美。
例如,唐僧诗人齐己《新燕》:“燕燕知何事,年年应侯来。却缘华屋在,长得好时催。花外衔泥去,空中接食回。不同黄雀意,迷逐网罗媒”。
还有其他诗词句:杜甫《水槛谴兴》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牛峤《菩萨蛮》有“画梁语燕惊残梦”;李洵《菩萨蛮》有“隔帘微雨飞双燕”;晏几道《临江仙》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史达祖《双飞燕》描写燕子,有“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王澜《念奴娇》有“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
燕诗是唐诗咏物重要的一项题材,许多诗人拥有自己的“燕诗”,形象各异。从《唐朝咏燕诗册》选读李商隐《越燕》:“将泥红蓼岸,得草绿杨村。命侣添新意,安巢复旧痕。去应逢阿母,来莫害王孙。记取丹山凤,今为百鸟尊。”
选读张鷟小说里的诗词——张文成与十娘、五娘遂舞著词曰:“从来巡绕四边,忽逢两个神仙;眉上冬天出柳,面颊旱地生莲;千看千处妩媚,万看万种[女便](pian)妍;今宵若其不得,刺命过于黄泉。”
缩减一下,我们可欣赏到四言诗句:“冬天出柳,旱地生莲”。观此,读者可以感到中国汉语语言的魅力表现。
关于游仙窟诗78首不作转录。
郎景川看《神仙窟》,变文小说,短篇“红楼”。它提供许多调笑、戏谑、挑逗的隐语,还有景语寓情、性语调虐、情语双关。小说里的第三号人物五嫂,咏筝曰:“天生素面能留客,发意关情并在渠。莫怪向者频声战,良由得伴乍心虚。”语带双关,说与情人听,更说给读者看。以诗句占领小说阵地,张鷟创作出许多诗歌。“诗燕”诗人创作诗艳小说:
“双燕子,联翩几万回。强知人是客,方便恼他来。”
“双燕子,可可事风流。即令人得伴,更亦不相求。”
东说每当咏燕,便羡慕燕侣相随的青年,燕语莺声的中年,燕居深念的老年。
而张鷟咏燕与人不同,他顺便用诗自咏两起两落的官场生活。四维是这样解读——燕子似张鷟: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张鷟似燕子: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
东方梦春问道:唐朝诗林里有一位好似“红花”诗人,她会是谁呢?欲知其事,敬请观赏下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