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初唐诗林木芙蓉浅议张鷟(下)(3 / 4)

唐诗百花艳 蛋仔金 7642 字 2017-07-31

写的就注明写个‘是’字,如果不是你写的就注明写个‘非’字。”吕元猜不透主审官的意图,自己认为被遮盖的肯定是他伪造的那封信,于是注明写上一个“非”字。

张鷟让衙役把遮盖两头的东西拿开后给他看一看,原来是吕元写的状词。第二次又按照前次方式重复一遍,结果和前面结局一样。第三次又按之前方式进行,吕元仍旧判断注定“非”。主审官呵斥吕元道:以后要仔细验证是不是自己写过的字,要端正态度,不许作假,否则给予打板子惩罚。在第四次、第五次现场测试时,心虚的吕元看到是自己的笔迹,还是不敢承认,一口咬定并注明“非”,但是当场验证的结果的确是他写的状子。主审官斥责他:自己写的状词,一连五次验查都说不是自己写过的字,往后对说假话的吕元必须打五十大板,看他今后还敢作假不?吕元心慌了。到了第六次,改取出吕元造假的那封信,用同样的方法盖住两头,只留中间一个字问吕元,吕元经过反复验证查对后,注明写上了一个“是”字,主审官叫吕元自己把两头遮盖的东西拿开。吕元定眼一看,这就是他假造冯忱写的那封信。至此,吕元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连脖子都羞红了,当即磕头承认了自己所犯罪行。

在张鷟任河阳县县尉期间,又遇有一件公案。县衙接到一家旅客报案:他有一头驴丢失了,现场遗留着断开的缰绳,同时发现鞍子也消失了,一连三天的寻访没寻找到,案情杳无音讯,只得上报县衙,请求破案。

张鷟紧急部署要彻底追查,办案穷追不舍,情势非常紧急。偷驴的人因心虚而害怕起来,于是在夜晚悄悄地放驴出去而匿藏起其鞍。得到被偷的驴后,张鷟对部下说:“是谁偷的,这下就知道了。”他命令不准给这只驴喂饲料,还将套在驴头的辔头解除掉,派人跟踪这只驴的看它的去向。饥饿的这只驴在夜晚回转来,寻到那天晚上带走它而喂食草料的地方。张鷟下令搜查那家,原来驴鞍被藏在草堆之下。张鷟破案搜鞍,众人非常钦佩他的智慧。

周鲁生结束《朝野佥载》有关张鷟传奇故事,又转向张鷟小说获得“墙内开花墙外香”名声的趣事。张鷟著有《游仙窟》传奇小说、《朝野佥载》和珍贵的唐朝判例集《龙筋凤髓判》。如今查阅《全唐诗》,只收录张鷟诗1首,诗句1条。这是怎么回事?

众所周知,吟诗是唐人的长项,一个进士身份的张鷟难道不会作诗吗?《唐书?张荐传》载:“新罗RB使至,必出金宝购其文。”像RB等外国看中“登进士第,八中制科,四参选判”张鷟文笔,不惜重金和珠宝,把他的新作买走,弄回国后广为传诵。“其文远播外夷”——他的文章作品都出口国外啦。

唐人或许普遍不欣赏婚外恋和***,张鷟的《游仙窟》传奇小说为何在国内失去市场,不是四维文客研讨的话题。郑振铎先生阅读后说:“它只写得一次的调情,一回的恋爱,一夕的欢娱,却用了千钧的力去写。”

张鷟风流自赏,行为放荡,不检点小节,为恪守礼法的官僚所鄙视,为士大夫所不容。《游仙窟》题意是“游历美人窝”,它是采用第一人称方式写成的爱情小说,描写了作者张鷟的“***”艳遇。

《游仙窟》的趣事:张鷟青年时期写成《游仙窟》,后来竟没能保存在国内。《旧唐书》说,RB“每遣使入朝,必出重金购其文”,《游仙窟》一文也随之传到RB,可见张鷟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家。原在中国已失传千年的《游仙窟》,却在RB的盛传不衰,一直到了晚清才从RB被抄印回到中国。它的周游传奇似乎表明:《游仙窟》在中国的复活,是来自“外销转进口”。

《游仙窟》的特色之一是有大量的诗歌。其中有一首《六言诗》:“从来巡绕四边,忽逢两个神仙;眉上冬天出柳,面颊旱地生莲;千看千处妩媚,万看万种[女便](pian)妍;今宵若其不得,刺命过于黄泉。”

东说:中国古诗“金水榜单”评张鷟获得唐朝“诗燕”名号。

入榜诗篇《咏燕》(末章):“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

郎景川戏说“诗燕”趣论:

人们都赞美鸳鸯——夫妻双双,其实动物禽鸟世界爱情夫妻当属双燕唯冠:和谐相处,情语喃喃;形影不离,比翼齐飞。小燕子文化很有情趣哇!

燕,象形字,许慎《说文解字》“燕,元鸟也。”咏燕诗篇历代不衰,或描写燕貌飞状,或书写成双情谊,或借指赵女王谢家,或咏燕抒怀叙事,于是挂榜“诗燕”,看风韵骚情出谁家。四维赞同张鷟获得唐朝“诗燕”名号,事出有因。

张鷟,字文成,流世一首“咏燕”,可惜残缺不全。解说张鷟“咏燕”诗之前,从《古代咏燕诗册》选读诗歌及其中故事。

我们先要联系到《诗三百篇》。《诗经》国风里有《燕燕》诗篇,载有四段,诗句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又说“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