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初唐诗坛红花浅论上官婉儿(2 / 3)

唐诗百花艳 蛋仔金 5587 字 2017-08-05

女裁判——上官婉儿。对于上官婉儿来说,谈不上做文学批评,也无靠谱的文学理论。但是,当年的众多诗人应制作品,比出个高低优劣,还真要她来当“评判”。

上官婉儿获誉做到花红诗坛,亮点是“菁华诗书,称量天下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

东说:中国古诗“金水榜单”评上官婉儿获得唐朝“诗评”名号。

入榜诗篇《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之五:“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西讲:此诗前两句委婉闺情,后两句旷达气派;刚柔交融。

东说:选读诗篇《彩书怨》:“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西讲:这首诗可谓唐朝时代的女性情书。

西门幻金让周鲁生作“诗评”趣论。周鲁生推辞:巾帼不让须眉,还是请西门师姐继续述说。西讲:

据墓志载,对上官昭容的评价有:“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赞誉颇多。依据出土的墓志铭,可见上官婉儿:是唐代女官、女诗人、皇妃;她与武后、中宗相始终,凭借才气登上权力高峰。其祖父上官仪,因替唐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所杀。之后她随母郑氏发配落入内廷为婢。14岁时因被武则天赏识,不仅免除了奴婢身份,还开始掌管宫中诏命。

随后上官婉儿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留下了“巾帼宰相”之名。又在唐中宗时,封为昭容。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并且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

《文心雕龙》解说:“评”,就是提出公正的道理。评,主要指评议和评判。南朝梁代钟嵘作《诗品》,开启对诗歌专门文学批评。

摘取唐朝“诗评”称号者,应当对当时诗歌兼有评论员和评判员者,盛极一时的名人。“诗评”称号者具备这样的素质:富含评议、评判、评点、评价、评审、评析、评说、评选、评语诸元素。“诗评”称号者以资深身份,善于进行评品当代诗文者。如果又是女性诗人,可考虑列为种子选手而优先推荐挂榜“诗评”。

上官婉儿当选上“诗评”榜名,满足了西门幻金的愿望。

上官婉儿唐朝“诗评”称号,其趣事有下列花絮。

唐高宗有一次携武氏摆席设宴,群臣都参加。在宴会中,君臣共同品酒赏牡丹花。恰巧有一株双头牡丹盛开,极为奇观,罕见靓丽。皇帝见状大喜对群臣说:“对酒当歌,怎能无诗?朕下令以此株双头牡丹为景,爱卿中谁能献诗?”,话音刚落,众人只见上官婉儿当场作出一副对联:“势如连璧友,情若臭兰人。”群臣以此称赞:奇才呀!

唐中宗时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作为宫中的女性,上官婉儿聪慧,有文才,她的诗多为应制之作。在女皇执政下,曾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应验“称量天下士”之说。宰相张说作《昭容文集序》:“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有女尚书决事宮闱。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嫔,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迹秘九天之上,身没重泉之下,嘉猷令范,代罕得闻------”

唐中宗于正月最后一天,组织一场大型赛诗会。参赛者都到昆明池赋诗,群臣作应制诗多达百篇以上。皇帝命昭容上官婉儿从中选一篇作为新翻御制曲。从臣众人都齐集在彩楼下等着竞选结果。

过了一会儿,从彩楼上纸落如飞,一个太监高声选读:“淘汰者名单,有王琚------”被公布名单者,他们各自收回了自己落选的诗篇。随后出现一大批人摇头晃耳,叹息不止。

又过了一会儿,从彩楼上扔下来十来张诗歌稿纸,太监高声选读:“第一批落选者名单,有李乂、苏颋------”

之后,只有沈佺期和宋之问的诗稿尚没有被淘汰扔下来。大家议论纷纷。正当众人翘首以盼时,彩楼上发出一声“第二批落选者——有沈佺期”,随后一纸飞坠下来,那就是沈佺期的诗作。

沈诗作品也被扔的原因是什么?听听上官昭容对沈佺期和宋之问两诗作品竞赛的评语:“两人为诗处于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就徒健豪举。”

众人夸奖上官婉儿不愧是国家特级裁判: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对此,沈佺期只好雌伏,不敢与宋之问再争强胜了。可见,在歌功颂德和点缀升平方面,宋之问比沈佺期要高出一筹。所以我们将“诗颂”之冠给了宋之问。我们现在把两人的赋诗作品拿来亮相比照,沈是否稍逊于宋呢?

沈佺期的《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诗:

“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回。双星移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