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追悔莫及(1 / 2)

掌旗英雄 苏扬1 2231 字 2017-06-12

王道士回来的时候,正是日落西山,黄昏月上的时分,这个时候,马小天正流连于一幅壁画之前,踌躇不走,已有小半个时辰了,连王道士悄悄地走近他都没有察觉。

王道士于是便趁他不备,猛地扑上去,一把抓住他的手臂,连声叫道:“好啊,看你还往哪里逃!”

马小天不用回头便知道是谁到了,以他现在的功夫,只要将手一甩,或是内力轻吐,就可以轻易弹开他的双手。但马小天什么都没做,任由他这样抓着,回头笑道:“你这老道,说好要带我们来千佛洞,怎么在半路上把客人都丢下了,你可不知我这一路来的,有多艰难!”

天知道马小天并没有说谎,从敦煌到千佛洞,短短数十里路程,他竟走了一月有余,有几次还有性命之虞,险些见不到这夕阳下的鸣沙山。

王道士哪里知道这些,只道他又在胡说八道,哭笑不得地道:“瞎三话四!你再这样胡说,佛祖保佑,定教你找个碎嘴的婆娘才好!对了,那个小姑娘呢?她怎么没跟你一起来?”语气虽是责怪的,但故人能再相见,终究还是高兴的成分多些。

马小天一听这话,胸口就像是中了一记大锺似的,嗡的一下,急忙把头扭开,装作在认真欣赏壁画的样子。

王道士老于世故,见他的脸色不善,知道不便再问,于是和他一起观赏起壁画来,边看边解释道:“这里画的是《六度集经》记载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位名叫槃达的龙王,欲舍弃世上的一切污秽,于是登上陆地,于私梨树下,隐形变为蛇身。不巧遇到一个叫陂图的术士,术士用毒药涂他的牙齿,让他的牙齿脱落;用杖捶他的身子,让他皮伤骨折;又以手捋之,让他痛苦无比。龙王毫无怨言,发誓道:‘我定要拯济众生,让他们全都平安喜乐,不要像我如今这般’。术士带着龙行乞,来到一个叫拘深的国家,被寻找到此的龙母龙兄弟等认出。抑迦达王欲杀术士,槃达龙王则以德报怨,放走了术士并满足他的要求。”

这本是一个广为流传的佛教故事,但马小天听来,一声声都像是敲击在他心坎上似的,越听越是栗栗心惊,全身冷汗禁不住涔涔而下。待得王道士讲完了,他仍是呆立了半晌,才吞吞吐吐地问道:“道……道长,对仇人尚且要以德报怨,那么对救过自己性命的恩人呢?”

王道士低头想了想,说道:“知恩报恩,这样的人生才会结出善的果报。如果受恩于人,不知感恩图报,反而过河拆桥,心生恶念,到头来只会自食其果,追悔莫及。”

当他说到“追悔莫及”这几个字时,马小天“啊”的一声,跳了起来,叫道:“错了!错了!”一边叫一边头也不回地向着山下跳去,甚至顾不上去和王道士、斯坦因等人告辞一声。

王道士站在半山的洞窟,向下望去,只见马小天的身影一路窜跳迸纵,只几下便不见了。他虽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从马小天的言语举止中,多少也能猜出两三分,在心中默默祝祷道:“佛祖保佑你,马老弟,县老爷已经派人来问过我几次了,你若再不把大小姐给找回来,老道的屁股,怕是真的就保不住了。”

马小天心急火燎地赶回茶棚,这里连棚里的食客都换了好几拨,哪里还有海兰的一丝身影?马小天又痛又悔,马不停蹄地在千佛洞和敦煌一带找了三天三夜。这里人口虽不多,但土地广袤,要从中找到两个人简直如同大海捞针一般。三天之

后,不仅踪影全无,反而搞得自己面黄肌瘦,形脱神衰。

这日傍晚,马小天信步登上一座高山,四顾望去,竟然依稀便是父母自尽的舍身崖。马小天怦然一惊,心道:“难道这是天意?”

这本来只是一件不足道的巧合,但极度的愧悔,让马小天几乎有些难以承受了,早知道如此,当初自己就不该那么心硬如铁。他这样想着,猛然间发现自己居然已经站在了那处悬崖边上。

“爹爹和妈妈当年就是在这里跳下去的,他们就这样抛下我,跳下去了,跳下去,跳下去……”马小天闭上眼睛,想像着当时的情景,不知不觉间,脚步也在一步一步地接近悬崖,一步一步,一步又一步……

远处忽有一阵怪声曳空,细听之下,似乎是几个人的呼叫之声,有人喊:“不要来!”有人喊:“等等我!”由远而近,绵延不绝,显是内力充沛的武学高手。

好在有这阵突兀的叫声,马小天一个激灵,霍然如梦醒,一看脚下,险些又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自己的脚,距离万丈悬崖不过数寸,马小天长吁了一口气,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自言自语地道:“唉,怎么这么胡涂!父祖的大事未竟,我也还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怎能轻易就死?”

想到这里,愈加感激起出声的那几人来,四处一看,只见山脊上,有三个灰色的人影,一个跟着一个,追风逐电般,飞快地向山顶掠去,速度之快,前所未见。三人中,前后两人一边跑一边大呼小叫的,中间的那个身形略小,看来他们功力相当,甩是甩不开,想要追上却也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