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功臣,朕不会忘记他,大唐不会忘记他,大唐的子民,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他!”
李建成站在众臣中,心情很复杂地看着自己的兄弟。
李渊对众人继续道:“吾儿的功绩大唐无人能比拟,朕所有的官位,历代王朝所设定的官位,与吾儿的功绩相比,都无以相称,所以,朕特置天策上将,位在所有王公之上。世民,朕封你为天策上将,兼任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加采邑两万户。”
李世民跪拜:“谢父皇。”
李渊扶起李世民:“吾儿平身。”
“父皇应该谢你,大唐的文武大臣,黎民百姓都应该谢你。”
“父皇,平定海内,非儿臣一人之功,尉迟恭、秦琼、程咬金、萧瑀、封德彝、屈突通、魏征、元吉,还有朝中的文武大臣,都是功臣。”
李渊点点头,对尉迟恭等人道:“平定天下,乃诸位爱卿群策群力,朕将根据诸位功绩大小,逐一奖赏,决不会亏待每一位功臣。”
“谢陛下。”
“世民,朕虽然让你做了天策上将,但这与你的功绩相比,还是难以相称,你还有什么要求,尽管给朕说。”
“父皇给儿臣的爵位、奖赏,已经超出了儿臣的作为,儿臣没什么要求了。”
“不,远远不足,再高的官位与奖赏,怎能与一个江山相比,你若是没有要求,父皇心里过不去,满朝文武也过意不去,你说吧,不论什么要求,就是把江山以后传给你,朕也会满足你。”
李建成看着李世民,众人也都看着李世民。
“父皇,继承父皇的江山,有太子,我的兄长,做兄弟的,不该有非分之想。”
李渊微微点头。
李建成松了口气。
李渊道:“不要江山,总的有别的要求吧,说吧,世民。”
李世民想了想,说:“父皇,请允许儿臣开设文学馆,邀请四方有才学之士,研讨文籍,议论历代王朝兴亡之因,为大唐求得盛世之方,使大唐兴盛万万年。”
“好,吾儿想的好,朕准奏。”
李建成回到东宫,一边慢慢品茶,一边想着太极殿上父皇对李世民由衷赞誉。
李元吉在一旁对李建成道:“哥,你看明白了吗,你这太子名存实亡了!”
李建成不语,还是在慢慢喝茶。
李元吉又道:“父皇把二哥叫到了皇位上,他也不推辞,还封他为天策上将,说位在所有王公之上,那意思也在你太子之上……”
李建成放下茶杯:“好了,别说了,世民就是当了天策大将,也不会凌驾于我这太子之上。”
李元吉看看李建成:“大哥,你总是谦让二哥,一旦有一天,二哥把你挤下去,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李建成又端起茶杯,慢慢喝茶。
李元吉看看李建成,又道:“大哥,你与二哥都是我的亲哥,同父同母,谁当太子都无所谓……”
李建成甩过一句:“怎么无所谓,李世民做了太子,你还能做太弟吗?”
李元吉有些不高兴:“大哥的意思,我是为我自己……那好,你的事,我以后再也不问了,谁愿当太子谁就当,谁愿坐天下谁就坐,我李元吉照样有高官后禄,照样有荣华富贵……但有一句话我要对你说明白,一旦你丢了太子,你的性命也保不住,隋朝的隐太子杨勇,就是你的榜样!”
李元吉说完,转身就走。
“站住。”李建成突然把他叫住。
李元吉站住了,回过身来。
李建成站起来,走到李元吉身旁,微微一笑:“你大哥比你二哥,多吃了十年的粮食,这十年的粮食岂能白吃?”他说着拍拍李元吉的肩膀,“兄弟,坐下,喝茶。”
李元吉回到桌前坐下。李建成给他倒了杯茶。
李建成不紧不慢地说:“喝茶品的是味道,花的是功夫,功夫不到,就品不出味道。”
李元吉端起杯子喝了一口:“大哥,我明白,你的意思是不能心急……可二哥已经逼得咱们无路可走,我能不急吗?”
李建成一笑:“还没到走投无路那一步……世民虽然能平定海内,可他平定不了后宫……”
“大哥这话什么意思?”
李建成品了口茶:“世民从洛阳带回那么多珍宝奇物,那可都是隋朝的无价珍品,父皇的贵妃能不眼馋?世民办事又一向刻板,尤其是对后宫的贵妃,那些宝物他一件也不会给她们,贵妃们可都是父皇心肝,她们若是在父皇的枕边念叨世民的不是,久而久之,他的那些功绩,就会被他的不是淹没了……”
李元吉笑了:“大哥,还是你行,看得远,看得准。”他说着喝了一口茶。
“这茶品出点味来吗?”
李元吉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