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嗯,香,特别的一种香……”
李建成一笑:“这茶可是尹德妃送的……张婕妤也送了茶,改日咱们另品……”
李元吉笑着:“哥,我明白了,大哥虽然没有平定天下,可大哥平定了父皇的后宫……”
李建成也笑着:“平定一词不妥,只能说心心相通。”
“好,心心相同更妙……哥,你是不是……”他说着凑进李建成耳旁,低语几句。
李建成一笑:“你终于品出味来了……”
李元吉也笑,是开心大笑。
4
如今的李世民是踌躇满志,他根本无暇顾及身后的阴谋和诡计,他的心思都在如何振兴大唐。
这天夜里,长安文学馆内灯火通明,书缸和书架上满是书籍。馆内坐了十多位风采各异的学士,李世民也在。一个三十六岁的学士正慷慨言论,他风流英爽,做事干练。他叫杜如晦,字克明。
杜如晦对众人道:“大唐虽平定天下,但动荡尚在,隋朝残余不会甘心,窦建德的残部刘黑闼在河北作乱,攻陷了漳南县、鄃县,士众已近万人;李密的余党徐圆朗也在山东造反,还有北方的突厥,一直在虎视中原,朝廷若不能迅速振兴、强盛,基石不稳,社稷难安,甚至会有被颠覆的危险。”
李世民不由点头。
一个学士道:“克明兄,你有些言过其词了吧?”
杜如晦正重道:“如晦不但言不过,还远远不足。大家有目共睹,大隋之所以盗贼蜂起,是因为炀帝滥用民力,闹的民不聊生,直到如今,许多地方城郭空虚,道路萧条,有户远远不及隋朝兴盛之时,而百姓难以能维持生计的,有几成?三成不足。民不能生,社稷则不安。大唐的振兴,不在于朝廷有多少钱财,大隋留下的钱财,如果朝廷勤俭使用,足够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
众人认真听着。
杜如晦继续,“大唐的兴盛是在百姓,百姓安居乐业,大唐则兴旺发达。”
众人叫好。李世民也叫好。
文学馆外,一个身影站在窗下,听着屋内的议论,是封德彝。
有人在他身后猛击一掌,封德彝一惊,忙回头。
程咬金站在他背后,对他笑道:“千古恨,你是有大学问的人,不进去高谈阔论,站在窗外干什么?”
“我……我来找秦王。”
程咬金对着窗内喊道:“秦王殿下,千古恨找你,他就在窗外,不是偷听,找你有事……”
封德彝白他一眼:“程咬金,以后我再也不理你。”说罢转身而去。
程咬金在他身后大声喊道:“千古恨,你别走啊,咱们一起偷听。”
封德彝已经出了院子。
程咬金一笑,“你不听,我听……”
他说着来到窗下,侧耳聆听。
文学馆内,一个学士对众人道:“……百姓要安,税赋要少,徭役要轻,为官要勤,朝廷要俭,朝廷用的每一文钱,都是百姓的血汗,不俭就是欺民,欺民就是毁江山。”
李世民不由地又一次叫好。
一个四十余岁的学士站起来,他叫房玄龄。
房玄龄对众人道:“虞世南说的很好,大唐初立,税赋与徭役较之隋朝已经轻了许多,但还不够,百姓饥寒多年,税赋与徭役只是轻一点,少一点,还不足以让百姓维持生计,还要再轻,再少,要让百姓在数年内,彻底摆脱穷苦,这样社稷才能稳定。”
众人皆称是。
房玄龄又道:“朝廷要振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用人才,不但要用,还要用好,用足。对人才要信任,重用,才能用好,用足。大凡人才,总有自己的脾气,个性,弱点,要用其才,不计较为人的脾气,帮他克服弱点。一个朝廷若是得到众多的人才,振兴便指日可待。”
众人叫好。
杜如晦再次站起来对李世民道:“秦王殿下,朝廷还要做到,有良言必听,有良谋必用,若只说说而已,言再好,谋再妙,也都是纸上谈兵。就说朝廷从俭,偌大的宫廷,众多的官吏,若人人都节俭,才能减轻百姓的负担,但我们有些朝臣,不但不厉行节俭,却崇尚奢侈,宫内也是如此。当初太原起事,西征关中,路上有房屋仅能遮挡风雨,义军上下便心满意足,如今朝廷使用隋朝的宫殿,已经够奢侈了,却又修了披香殿,与隋朝的宫殿一样华丽奢侈,这不是一个新兴王朝应该做的事!”
李世民点头道:“克明说的极是,明日我便上奏皇上,矫正奢侈,不再修建一所宫殿。大家还有何良策,良言,都一一说来。”
又一个学士站起来,“我说……”
不觉中东方已经泛白,窗外的程咬金已经走了,文学馆的窗内还是灯火通明,人影晃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