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第五条新令出台之后,更是让四州哗然,令人目瞪口呆,张口结舌。
诏令曰:
四州之中,凡是拥有私人武装的,限在一月之内,把武装部队、兵器一律交由政府统一管理,逾期不交者,严惩不贷!
出台此项政策前,陈远是斟酌再三,犹豫不定。
他知道,天下为何经常纷乱不堪,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族武装势力的长期存在,造成了特权阶层的滋生。
这些势力俨然就是一土皇帝,为所欲为,极为嚣张跋扈。
他们左右当地政策的执行,控制政府派出的官吏。
政府官员稍有不满或出台一些不利于地方豪强的政令,他们甚至明目张胆地把这些官员杀害。
以至于历朝历代,政府所下的政令,都是针对普通百姓的,对地方豪强则网开一面,另当别论。
地方家族势力在战国时期达到了极致,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都是家族势力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他们大到能把一个国家取而代之的地步,其势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地方豪强势力的存在,无异于是国中有国,法外有法。
政府是政府的,豪强是豪强的。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如果任由地方豪强的存在,让他们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就谈不上政府新令,能有条不紊地顺畅执行下去。
一些特权阶层仍如超然物外的高人一样,凌驾于法规之外而我行我素。
自己所下派去的政府官员,要么和当地豪强沆瀣一气,同流合污,造假做假,糊弄上司,鱼肉百姓。
要么就是因为性格耿直,强执法度,惹恼了当地豪强,被残忍杀害。
秦帝国统一天下后,也曾压制过豪强。
但因其存在的寿命较为短暂,还没完全腾出手向地方豪强痛下杀手,就被蜂拥而起的各路义军给推翻了。
地方豪强的势力,反而在兵荒马乱的时节愈加强大起来。
多的竟有五六万兵马,可谓是兵强马壮,不可一世。
只要有这些地方豪强的存在,陈远所发布的各项新令,就是一纸空文,如作秀一样,中看不中用。
新令到了下面,还不被各级官吏执行的完全变了样!搞得面目全非!
陈远下派的官员要么失去自我,要么自身难保。
果真那样,还谈什么宏图大业,振兴地方!
老百姓就不认可你。
一旦失去民心,那大汉帝国的命运岂不也会像大秦帝国一样,如流星一样划过长空后悄然而逝,重蹈其短命的覆辙!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不远的往事历历在目,血淋淋的教训还记忆犹深。
陈远必须得认真思索这个问题。
地方豪强拥有私人武装,这个千年陈规陋习,如不彻底打破,就会是大汉帝国致命的隐患。
陈远想到这些,心里定下决心:长痛不如短痛,必须把各地豪强势力彻底铲除!
此事不是小事,思索再三,不知该如何下手。
于是就把跟在身边的赵挺和高一雄招来,向他们征询意见和看法。
赵挺和高一雄都是正直之士,刚决之辈。
闻听陈远要向豪强势力下手,赵挺言道:
“师叔之举是最长远之策!如果任由那些豪强拥有自己的武装势力,其必会影响到我们的统治。
“我们的政令就会形同虚设,派出的官员亦会有失去性命之忧,到那时我们将失信于百姓,何来百姓拥护!
“身上长疮,只有忍痛割之,躯体才可以安康。
“各地豪强就是毒瘤,任其存在,就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会危及我们的生命。以我之见,就拿起我们手中的钢刀,灭了他们!”
高一雄亦道:
“我赞成赵将军的意见。在我当响马期间,所见所闻,各地豪强专横霸道,胜似官府。
“如若贪官污吏依附地方豪强,则民生更悲,百姓生活暗无天日,何来安居乐业!
“如想让百姓内心归附并拥护我们,认为我们不是以往历届的腐朽政府,唯一之计,就是彻底地铲除他们这些地方割据势力。乾坤才会得以安宁,四海才会得以平复!”
陈远见他们二人赞成他的主见,心意更坚。
他把拳头轻轻敲在桌上,坚定而道:“那就和他们较量一番!看谁厉害!”
他又接着对二人言道:
“此事宜先缓后急,先礼后兵。赵挺你抓紧安排人手书写告示,让各地凡是有武装的豪强限一月内上缴所有兵马武器。
“并以我名义传谕给周途、孙兴、李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