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乘风归去兮(五)(1 / 3)

天下猛人 金堤水 5131 字 2017-08-04

闻听陈远所言,众官员是哄堂大笑,先前正襟危坐的状态一下活跃起来。

他们有的说:实不瞒王爷,那些老人给您所送来之物,均表达了百姓莫大心意:

春天所送之物,是那些老人自己饲养的母鸡,下的第一批鸡蛋。

夏日所送是最先成熟的桃子、鲜杏、石榴之类。

秋天给您送的都是最先成熟的瓜果之类。

冬日送的是从黄河中打捞出的鲜活鲤鱼。

这些东西看似淡薄,但却蕴含深情厚意,无不表达着对王爷的敬爱之情。

濮阳之地的百姓,历来民风淳朴,义气深重,知恩图报。

尤其是黄河岸边民众,更是性情豁达,豪迈激越,正直爽快,都是受人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的的厚实百姓。

您让他们丰衣足食,不再受自然灾害之祸,更无颠沛流离之难,他们怎会忘记您大恩大德!

正是王爷您,让百姓重新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表达一些正常的感激之情,也是人之常情。

我们作为地方官员,就是明知此事,也不敢横加干涉百姓的良好愿望啊!

况且您一直严厉告诫我们不可前倨后恭,高看上级,下看百姓。我们唯有尊您谆谆教诲,岂敢有半分违逆!

再说如果我们阻止那些人,不要去给您送去他们的心愿,这于情于理均是说不通之事,请恕下官无能为力,难以完成王爷之命。

陈远苦笑一声:“我不白请你们来了吗!还得害我管你们几顿饭。算了算了,我再想法吧。”

周途笑道:“师叔,百姓无非送些微薄的心意,您就任由他们送就是了,难道偌大的郡候府还盛不下他们那点东西?”

陈远叹了口气,言道:

“你们有所不知,此事虽小,也无伤大雅。但如传到我大哥耳中,岂不让他认为我不务正业,哗众取宠,沽名钓誉!

“亦会让天下人笑我有窃取虚名之嫌。此委实非我本愿,为民做事,是理应之事,何需百姓对我常怀感激之心!”

赵挺言道:“师叔太过于自责了!纵观我们大汉帝国州郡,有几地能像我们这里:百姓生活富足,仓廪丰满,府库充实。

“几千年来,谁人能真正抑制得住黄河之患,让千里黄泛区,万里不毛地,变成了如今的富庶之乡,安乐之所在!唯有师叔做到了这些,您所建功勋,亘古未有,堪做万世楷模!”

陈远微笑一下,接道:

“我们濮阳之地,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有二:一是我大哥坐拥天下之后,体恤民生,顺应民意,一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全国这几年都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是大环境促成了我们的大发展。

“二是我们所取得的重大成绩,主要是在座诸位与辖下军民,共同努力奋斗而得来,我只是出了一点微薄之力而已,根本不足道哉!”

文武诸官对陈远的位高不自持,功高不自傲的高尚品德,折服不已,敬佩万分。

陈远回到后府后,田芸一边帮他脱去身上的官袍,一边问他事情办得怎样了。

陈远言道:“夫人啊,我看你还得替我抵挡一阵,容我再想其他良策。下面的官员都不领我的情,对我的请求无动于衷,应当别谋他策。”

一年清明,陈远和田芸照例回陈家村的竹林中,祭祀父母和哥哥。

他们在父母坟墓前祭拜完后,又在哥哥墓前摆上供品,二人跪在坟前,陈远斟满三碗酒,泼洒在陈胜坟头。

田芸则把纸箔之类的烧纸点着焚烧。

二人又磕了三个头,立起身来。

陈远盯着哥哥坟头,满含神情地低声言道:

“哥哥,弟弟来看你来了,不知在另一世界你和爹娘过得可好!如今天下太平,四海清平,百姓安乐,生活安康。

“我们儿时憧憬盼望的、并孜孜以求的生活,现在都已成为事实,哥哥如若英灵有知,亦应安息于九泉了。”

这么多年过去,但每每想起哥哥,陈远就情难自抑,心潮起伏。

说着说着,想起昔日与哥哥在一起的欢乐时光,又想起哥哥对自己的无私照顾与真挚的爱,不觉泪涌双眶,悄然流下。

泪眼模糊中,往昔哥俩在竹林中刻苦练功,对折剑招的情景浮在眼前,一如昨天发生之事,真真切切。

哥哥音容笑貌犹如在眼前晃动,触手可及。待擦干泪水再看时,眼前依旧是娇翠如滴、茂密旺盛的竹子在微风中晃动。

陈远长叹一声,就和田芸出了竹林,来到那条南北小河上的小木桥上。

看到脚下流水湝湝,清澈河水汇入前面的大河中,双水相交,荡起一波一波的涟漪。

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水鸟,汇聚在那里寻觅着食物。

再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