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七十六章:十六年后英雄会(1 / 2)

万界生死劫 叱咤斗玉 2880 字 2017-05-26

李航现在想的当然不是上午之事,更不是那种深奥的文言文诏书,李浩还真的听不懂。反正就是词澡华丽,内容却空洞物的文章。那东西,认真听的话,也到能听的懂,可是没什么用,也就懒的听。现在想的是,这个帝国的未来怎么走。

在刚刚到达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想着阻止‘崖山之后无中国’这悲剧的产生。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现在的成效,这样的悲剧也就成了过去式。自己是要现在就离开,还是等真正反攻大陆,打败蒙古后再走,成了摆在李航面前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自己离开后,谁来继承自己的位子,自己用来约束皇帝的那些法律文件会不会施行下去?经过一晚上的思考,李航决定,还是在等等,等天下太平,朝局稳定后再离开这放世界。必定,这方世界有自己许多放不下的人和事情。

第二天不到中午,整个中华帝国、南宋以及蒙古的人士全部围绕着几个消息开始议论纷纷。第一个消息,打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并且容易编辑历史的旗号,从新皇登基之时开始,用公元来纪年,以秦始皇统一六国那年为公元元年,根据朝廷考证,现今为公元1445年。而且,从此以后,中华帝国不倒,一直沿用公元纪年,就算皇帝更替亦是如此。第二个消息,皇帝遵守《宪法》,不再管理政务。所有政务交给相关部门解决,只负责军队之事。而且,只负责皇帝禁军之事。其他军事,都有朝廷管理。第三个信息,李航本人不再选妃立后之事。现在册封自己徒弟郭靖,为未来继承人,现在为一字并肩王。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到李航结束皇帝生涯,郭靖一家子就算半个皇家之人,只要李航退位,郭靖好好的,那么他就是皇帝。这一家子,都有了监国之责任。由此,郭靖一家子也搬进了皇宫。第四个消息,封全真教为国教,掌教为国教真人。武功最高且终于中华帝国者,为护国真人。两个真人享受王爵待遇。

四个消息是随着各地报纸传达天下人耳中。当然,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不了解,也有许多人反对,更有许多人观望或幸灾乐祸,以为中华帝国要完了。可惜,在国内虽然也有许多声音,可是却风平浪静,安全的度过了这段特殊时期。而李航,也终于可疑轻松的做自己的事情了。至于对蒙古的战争,也开始了新的一个阶段。

李航登基大典之时,黄药师等人领兵在外,正与蒙古对持与吉林省。由于局势紧张,自然也就没回来参加大典,等知道郭靖封为一字并肩王,有了监国之责的时候,脸上也充满笑意。也开始了新的计划,那就是慢慢蚕食蒙古疆域,发展当地经济,扩大军队规模的事情。这一忙,就是十六年。

十六年后的世界与历史相比,已经大变样。首先是科技树的攀登,从来没有放弃过,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教育的积累以及正确的方向引导,科技发展越来越快。就在九年前,内燃机取代了蒸汽机,电报、电话等通讯手段取代了传统写信等方式,电灯也开始出现在城市里。当然,作为优先发展军用的科技领域,进步更是很大。枪械、轮船、飞机、航空母舰、潜艇等等,这些都达到了二次大战时期,欧洲的科技水平。也是从哪时开始,中华帝国开始执行下一个蚕食计划。

襄阳之地,现在依然有郭靖负责。当然,现在的襄阳已经不是防御重点,郭靖一家子已经去了华阴,防备蒙古突袭等情况,从九年前,襄阳名义上虽然属于南宋朝廷,可是大家都知道,已经属于中华帝国了。自从中华帝国建立,李航登基封郭靖为一字并肩王后,郭靖一家开始驻扎襄阳。这一驻扎就是十六年。在这期间,一直发展民生,招募人员,训练新军。从九年前,开始蚕食周围地区,现在,向西,已经于在四川主持的防务的孟珙地盘相连;向东,已经到了海边,所有物资补给等可以直接运到战场之上;向南没有扩张,因为那面是南宋,当然,宋朝也不敢再管襄阳之事;向北,已经蚕食西安、郑州、济宁、黄河南岸一线。

四川之地,有孟珙接手了防务。与在襄阳的情况一样,站稳脚跟后,一边发展,一边蚕食周围城市地皮。十几年后的今天,早已经不再仅仅是四川之地。现在的战场已经推到了兰州、西宁等地。因为,自兰州、西宁、广元以南,都城为了蚕食下来的领土。

至于从旅顺登陆后的黄药师,对此更是积极。后来杨过去了那面,当了黄药师的副手,两人配合的更是相得益彰。到了现在,不仅把现在的东北三省提前开发了出来,更是通过移民、兴建水里、教育、工商等手段,成为了主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粮食产地之一。当然,之后,也没闲着,直接向南蚕食,已经到了太原、石家庄一线;向东,到了海边;向西,到了长城一线。这样,也使得蒙古不得不迁移都城,去了五原县作为临时都城。

至于海外,中华帝国的人口通过移民、鼓励生育、同化外来人员等手段,占据整个台湾与婆罗洲。澳大利亚由于面积大,但也有一大半土地纳入自己统治之下。现在,整个通知下的人口,登记的记录总数是三亿八千万由于,正规军队人数是三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