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时分,不少村中小伙子干完手中的活计,便陆续聚拢在赵错屋前的空地上练习武艺。
自从赵错在这山村安居下来后,闲暇之时便会教习这里的小伙们武艺。赵错授武,要求极严,练习中不容许有丝毫懈怠。而酬金是分文不取,只要你想学不怕苦,随到随学,至于能学到多少就看各人的资质与悟性。
李虎就近得赵错指点最多,要求格外严厉,日夜熏陶之下,行事颇有了几分赵错的影子。赵错不在,便是由他指点这些小子练武。这里他正演练着,并一丝不苟的纠正着那些小子动作上的哪怕是细微的错误。
眼看日渐西斜,山道上两个魁梧的身影踏着夕阳的余辉徐徐而来,长者四五十岁,面若古铜,岁月在上面刻下刚毅如刀般削的线条。身后的好像是个青年人,佩刀带棍的,还一个挑着两个大酒坛子。长者见这里有人习武不由跓足观看,青年人不以为意的道:“有板有眼的,这花架子看上去练得不错。”
李虎听到声音,放下手中的活计,走了过去。未等他说话,长者便道:“赵错赵神医可是居在此处?”
李虎连忙道:“赵大哥出去,一会就回来了。两位是?”
长者道:“久闻赵神医大名,特来拜会!”
赵错又细细的打量了两人一番,迟疑道:“两位是江湖上的朋友?”
“呵呵……”长者不置可否,道:“这位小兄弟怎么称呼,习武多久了?”
“李虎,跟赵大哥习武两年。”李虎自练武起从未与人比试过,早想试试自己武艺如何,此时不由技痒难耐,犹豫再三,鼓起勇气,学着江湖中人的样子,行礼道:“请前辈指点一二。”
长者玩味的一笑,对青年人做了个手势,道:“咨旭,且与李虎小兄弟切磋切磋。”
见有热闹可看,小伙子们年呼拉的腾出一大块空地。青年人咨旭放下酒担,走入场中,一拱手道:“李虎兄弟,请!”
“请指教!”李虎摆开架式,太祖长拳起手一式双抄封天,紧跟着又是一式冲步双掌……起如风,击如电,前手领,后手追,双手互换一气摧。太祖长拳又名少林长拳,是少林派基本武功套路,在江湖上流传甚广。咨旭也是以太祖长拳一板一眼的相拆解,两人招式相通,套路一般。李虎抢得先手,越打越顺,遇隙即攻,见空则补,一套拳耍得虎虎生风,自有一股威猛的气势。咨旭只得步步为营,守多攻少,数度遇险,皆被他有惊无险的从容化解开去。引得小伙们叫好声惊呼声连连,惋惜声阵阵。
不知何时,一个年轻人出现在了长者身后,饶有兴致的看着场中的比斗,品头论足的道:“小虎太嫩了,只会照着直演,不通机变,让人给当猴耍了也不知道。嗯……同一套拳法,这位大哥的打法硬郎而直接,走的是军中的冲阵撕杀的套路。”
长者循声看向那年轻人,道:“这里有位行家啊!何不下场练上一练?”
“前辈可是和那大哥一起的?”
“唔!”长者点了点头。
这年轻人正是赵错,“嘿嘿”的一声坏笑,对着场边唤道:“陈可。”做了个上的手势。
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撸起袖子,道了声“小心了!”便上前围攻咨旭,他早就跃跃欲试了。咨旭也道了声,“好!你们也小心了!”以一敌二,眼神中少了几分从容,专注了许多,拳脚骤然变得凌厉。一时间,只揍得李虎、陈可二人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场边的叫好声立时嘎然而止。
“李海。”赵错又是一声令下,一个小伙子应声而出加入战团。三人前后呼应,虽说不能取胜,倒也斗得有攻有守。咨旭以一敌三也是凌然不惧,沉着应对很快就察觉到后来的李海明显稍逊一筹,大半招式是往着李海身上招呼。没几招下来,李海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
“李石,上。”赵错又是一声令下,又是一个小伙子应声而出加入战团。李石和李海是兄弟,配合明显比较默契,咨旭一时间也奈何不得。四人三个方向围着咨旭游斗,只战个旗鼓相当。
五人又斗了几十个回合,依然不分胜负。咨旭一连数拳逼开四人,跳出场外,哈哈一笑道:“痛快!几位兄弟的功夫不赖!”
李虎、陈可、李海和李石四个悻悻然还要再战,只听赵错道:“还不谢过人家的指教?你们才练不到两年功夫,如何比得上这位大哥沉浸其间二三十年的功力。”四人只得道了声“谢谢指教!”便怏怏的退下。
咨旭意犹未尽,转而对赵错热切的道:“在下俞咨旭,这位兄台,肯否切磋一场?”
赵错环视一圈,周围都是热切的眼神,笑道:“看来,不打是不行了。”说着缓步入场***手为礼,“在下赵错,请了!”
咨旭眼中一亮,道:“你就是怪医赵错,那更得讨教了。”说着,也不客气抢先出手,但仍是太祖长拳的套路,崩、挂、劈、磨、点窜虎虎生风,与和李虎等人相斗时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