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赵错早上习武,用心研习徐廷锋所传的八卦五形拳。下午,又来到巡抚行辕,向门子报上姓名,说是东璧先生的弟子,前来要拜访先生。“稍等!”门子是胡汝贞从杭州带来的亲信之人,认得赵错,不敢怠慢赶紧通报。很快,得到回音,给领了进去。
赵错向先生见了礼,便着手帮忙誊抄整理书稿,顺便请教一些用药的问题。
赵错抄抄写写累了,便活动着筋骨走到屋前的院子中。院子里有一株樟树,高三丈有余,枝繁叶茂,冠大荫浓,散发着淡淡的芳香,沁人心脾。一时兴所至,在树下练起那八卦五形拳。身形如行云流水,当真是矫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拳化五形,虎似下山出林之壮、鹤似休枝啄食之意、龙似出云游腾之观、蛇似草行急步之形、猴似上树取物之态,形神各异在来回变化中激荡提升。
李东璧、庞鹿也走出来舒展一下筋骨,一旁看着赵错练拳。
一套拳打完,赵错收功。见庞鹿看得聚精会神,向他一挑眉头道:“这拳怎样?”
“也就马马虎虎,打磨得还不够纯熟,能看出来是最近才习练的功夫。”接话的是李东璧,只听他淡淡的继续道,“招到而气不至,气与招不合,粗看起来还像模像样,真斗起来只是虚有其表。”李东璧虽不喜争斗,但身为一代名医,对人体经络了如指掌,于内功养生一道更是一大行家。是以,能一言点破赵错拳法中的不足。
赵错所练就是八卦五形拳,新练不久,自然不够精熟。心中有所不服,道:“这拳法另有内功心法路,我只是以自身内功心法与之相合,总得花些时间。”
李东璧道:“你所修习的武当内家心法,于天下内功中,至纯至厚至柔。当年张三丰真人创此功法,意不在争斗,而在强身健体,滋养形神。是以此功法就如同水,天下之至柔,无为而无不为,无形而无不行。功学之道,以招式为器,经脉为渠,真气为用;意之所至,即劲之所及,才是正途。”
赵错突然有所悟,却又捉摸不透是什么,沉吟道:“招式与真气,……但所有的武功,每一招一式,就有一招一式的真气运行方法。天下武功繁多,哪怕招式看上去相差不多,而真气运行总是不同,才有天下武功的变化万千。这些招式都是前人千锤百炼而成,已成定势,要想有所变化,可谓千难万难;只要稍有差错,定然真气运行不达,威力大减。”赵错这话像是自言自语,但将心中疑惑尽数说出,又有着讨教之意。
李东璧道:“依你所说,天下间招式的真气运行皆有定势;据我所闻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那又是如何的一种境界?他们又是如何的信手拈来,化有招为无招?是怎么才能在举手投足间意之所及,劲之所至,一举手一投足皆可成就招式?”
“怎么做到的?”赵错心中翻江倒海,仿佛打开了一道窗户,却看不清外面的重重迷雾。目光投向李东璧,企望能得到那一道灵光的点化。
李东璧又道:“我对武功一道虽有所涉猎,但平生从未有传曾与人动过手,对武功招式变化更是了解不多。推手的功夫倒是练过几手,能不能陪我活动一下筋骨?”说着,捊起袖子,走将过去。
推手是武当所创,为了训练弟子在对抗中如何感知对手劲力变化,并逐渐对对方意图了如指掌,后来随着太极拳而流传天下。此法是两人双手相搭,按着一定程序周而复始的互相推挽,借力、发力,来体会如何控制自身平衡,并破坏对手平衡的。虽然简便易行,对内功运用的巧妙有极大的磨练。练至高明处,有“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之能。
赵错虽然对推手并不陌生,但由于没有对手可以对练,也远远称不上纯熟。于是,欣然应允,“有劳老师指教!”
赵错扎起马步,摆开架式,伸手搭将上去,缓缓闭上眼睛。两人动作并不快,赵错能清晰的感受到手上传来劲力变化,紧守推手的要义小心应对。
李东璧手上劲力并不大,然而如丝如缕,不曾有短续之处。渐渐更有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的迫来,如漏痕般避锋击虚。初时,赵错生疏僵化,根本无从对抗,连续被晃了几晃。幸得李东璧无心胜负,只是点到即止,不然定然跌个前合后仰。
“掤,如水负舟行。先实丹田气,次祭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尔千斤力,飘浮亦不难。捋,引导使之前……”李东璧手下不停,口中缓缓说着推手中“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要义。
赵错赶忙收摄心神,摒弃去心中杂念,依法而为。僵力渐去,便有了圆润自然之感。然而愈加纯熟,愈能感受到李东璧劲力变化之巧妙,感叹其内息运行之圆融通达,收放之从容自如。如此境界,天下不论何等武功只要知其招式,又如何不能信手拈来从容施展,似有招亦无招。
一晃大半个时辰过去了,李东璧道:“好了,今天就到此为止了。”于是,两人几乎同时撤手后退。
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