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暗杀事件(3 / 4)

毁灭信徒 黄白蓝黑 7400 字 2017-07-16

率就会增大一次,总不好拿她的生命冒险吧?”

......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剧情片,情节上都是一些日常琐事,不符合林希普的胃口。他喜欢看惊险刺激的影片。刚看了这部片的开头,他就闭上了眼睛进入小睡状态。他跟霍山和聂正说道:“你们看吧。我先休息一下,养精蓄锐。”

霍山是一名严格按照《道经》的律令要求自己的人,他带着与影片作斗争的想法秉持批判的眼光仔细观看这部影片,时刻在心里对电影表达的某些观点进行批驳。而聂正却不一样。俗话说“同病相怜”,他有与影片中祁东类似的经历,承受着类似的痛苦,越看电影,越在心里引起了共鸣,竟然深深地被情节吸引住了。

电影中反映出的问题,其实聂正在自己心里不止一次也问过。

人做事要量力而为。有些人的能力养活自己都挺吃力,却非要他再去承担娶妻生子的责任,更严重降低他自己的生活质量,连带着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受苦,又是何必?他可以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么?这样他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自己过上稍微像样的生活。他不生孩子,不会继续拉低他本来就不高的生活水平,更不会连累一个无辜的孩子做他这个无能的父亲的子女来到世间受苦。相比于他勉强结婚生子,这是对自己和子女双赢的选择。但在《道经》中规定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以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的影响下,可以说张天师已经替这个人做好了选择。不过这种选择看起来并不是最好的。

影片很激进,甚至向道家传统的“孝敬父母”思想开了火。用开导祁东的那位吴知先生的话说:“世上万般道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宣扬或者信奉的那套是合理的,认为别人是不对的。但有一个道理我想大家都会认同,那就是,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生孩子这事,完全是父母做出决定并付诸实施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表想或不想被生出的意见的机会,也没有做点儿什么去促进或者阻止自己的出生的可能,是完全无能无力,完全受父母摆布的。可以说,生孩子这事儿本身以及此后产生的一切后果,都完全该是父母承担。可是有些父母因为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孩子去感谢他,去承担某些责任,那就是在耍流氓了。你凭什么让别人来承担你做的事情产生的责任?”

影片最后用一次荒诞的时空穿梭旅行,追根溯源了张天师炮制出以上伦理道德的过程。当然,张天师是天道神教的创教者,是神的代言人,本片的编剧不敢直接攻击张天师,而是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了第一任天尊张鲁以及他的儿子张莽,说他们杜撰了一套伦理道德出来,移花接木到《道经》里面,说是张天师的启示。

吴知先生带着祁东穿越到古代。当时第一代天尊张鲁已经平定天下,太平日久。有一天他命令宰相陪着太子去微服私访刺探民情。吴知先生和祁东是隐形的,别人觉察不到他们的存在,他们就一路跟着太子。

这天,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听到了一场谈话,那是一个老头跟他成年的儿子之间的谈话。

儿子说:“爸,你看我还要生孩子吗?”

老头说:“咱家穷!现在这种社会,咱们穷人也没有出头的机会,祖祖辈辈受剥削,受苦,任人当牛做马的欺压。我当年生你来这世上,不是享福而是受罪,我已经深表歉疚了。既然当爹的做错了事情,不求你能原谅我,但求你能不生孩子,至少这世上少了一个生而为奴的人,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儿子说:“父亲所言甚是。生下来孩子给权贵当牛做马,让他受苦,还真不如不生。省得来世上遭罪了。不生孩子,我的负担也轻些,日子也好过些。无论是对我自己还是对未出生的孩子,都是负责任的做法。”

老头说道:“如此甚好。就算你真的很想要孩子,等以后发达了能保证孩子不受苦了,再要也不迟嘛!”

宰相跟太子回朝,把这事儿给天尊说了。

天尊大惊:“这事儿不妙啊!”

宰相忙问:“主上,这事儿哪里不好了?不就是个穷鬼不想生孩子么?又不影响天尊家族血脉的延续。”

天尊说:“你看你目光短浅了不?如果这穷人都不生孩子了,我们还剥削谁去?两三代之后,我们没有穷人给我们当牛做马,我们的子孙就得要么干活要么剥削自己的子孙了!”

太子说:“父亲英明!咱得采取个措施改变这个趋势啊!”

宰相微微一笑:“老臣有一妙计,可保穷人主动生育后代,而且越多越好,而且哪怕他们明知自己穷明知孩子生下来会受苦也会坚持生育,足够保持我们的后代有足够的奴隶可以剥削。”

天尊说:“愿闻其详。”

宰相献出计策如下:

先树立一种文化,就是孝文化。宣扬一些“延续家族香火”之类的概念。

同时,要强调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子女的生命是父母给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