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子女要永远感谢父母,不得违抗父母的要求或者说命令。
我们要宣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要宣扬“君叫臣死臣不死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为不孝”的概念。这样,在“延续家族香烟”这个大观念的支配下,在“子女不得违抗父母否则为不孝”这个大的亲子关系秩序的规定下,那些老头老太太们会逼着自己的成年子女要孩子,不然,后代香火断了,他们对不起祖宗。
这样,穷人们生孩子就成了不得不履行的责任。延续香火,遵从孝道!你不生孩子,那就是对不起家族,对不起给了你生命的父母,那就是不孝!你一旦背上了“不孝”的罪名,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这样,不管是能力强的人还是能力不强的人,他们从离开娘胎的那天起,就有个“生孩子”的责任先天地附着在他们身上,而且他们无法摆脱,无法不要这个责任。哪怕他们再穷,哪怕他们生了孩子之后会连累自己和孩子受苦,他们也只能一代一代地生育下去,从此以后我们不用担心没有世代延绵不绝的奴隶可供剥削。
天尊觉得此计甚妙,命人写进《道经》,说是张天师的意思。同时天尊还补充了一个穷人多生孩子的意义:给国家增加兵员,让信道者在与别的教派的信徒们的争斗中更能胜出。把一件事的意义提高到整个族群的生死存亡上,就显得高大上了。
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由于信道者信奉这种极端鼓励生育的文化,让他们的人口总是有数量优势,在与东西方的战争中常常居于上风,哪怕有落败,也不至于因为输掉战争而导致灭种亡教。冷兵器时代,军队的战斗力往往与军队的兵员数量成正比。
到了科学时代,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理念完全能弥补双方军队人数上的巨大差距,信道者人口数量的优势再也没能转化成军队战力上的优势,在与东西方强敌争斗的过程中连连败北,竟然没有一次胜利过。信仰极端鼓励生育文化的道教徒们,因为人口出生率高,每个家庭负担重,孩子们只能获得低层次的仅仅满足最基本生存的生活资料,得不到更好的营养,更得不到更好的教育,庞大的人口基数并未产生更多数量的人才,相反,人口的压力导致了贫困,甚至进一步导致因为争夺生存资源而产生的战争,从而陷入了一个越来越糟却怎么也跳不出去的恶性循环。
电影就这么结尾了。
聂正的心里却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除了抹黑道教的先贤这点让他觉得反感之外,别的方面让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似乎知道了让自己产生痛苦的根源,只是,他仍然没有勇气去承认《道经》里面宣扬的某些东西出了问题这个事实。
霍山看了看腕表,一边弯腰到座位底下拿枪,一边跟聂正说道:“时间到了。把林希普叫醒,马上去大厅!”
聂正猛然一惊,回过神来。他重新审视一遍自己的身份:自己是个杀手,刺客;自己此来韩国的目的是杀死宣传这部影片中理念的人!
他的刺杀意念忽然变得不坚定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时此刻他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他推醒了林希普,然后弯腰从座位下拿出枪,跟着霍山往外走。
身后,林希普也持枪跟上了。
大厅里,国王和王后以及一些政府官员在卫兵们的簇拥下从外面走进来。他们的目的地是举行演讲的礼堂。三三两两的群众从他们面前经过,向他们致敬。国王夫妇也微笑着向群众还礼。
枪响了,是林希普先开了第一枪,打中了国王的手臂,鲜血喷涌而出。现场响起尖叫声,秩序一片混乱。霍山立即对着国王连续射击,不过此刻王后已经扑在了国王的身上,把他扑倒在地,霍山的子弹全部打在了王后身上。林希普又对着那些陪伴国王的官员们连开数枪,有人中枪倒下。
“国王被王后挡住了。去打死国王,朝头上开枪。”霍山向聂正说道。
聂正此刻还没开过一枪。他向国王身边走去,看向国王的头部,不巧的是正好与国王目光相接。韩进与韩昭兄弟两个长得很像,看起来都像是正直的人。聂正的手颤抖着,举枪瞄准了国王,却感觉扳机万分沉重。
卫兵们开始了还击。霍山和林希普中枪,他们很快失去了抵抗力,高喊着口号倒在血泊中。聂正手腕中枪,他手中的枪支掉在了地上,再也无法完成刺杀。不过他的脸上的表情似乎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士兵们拥上来,把他们全部抓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