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噩梦惊魂夜夜心(3 / 3)

心和以前的君主不一样,想亲阅国史,以了解自己以前的错误,作为今后的警戒。”

唐初名臣如裴寂、封德彝、陈叔达、唐俭、刘政会、魏征等大臣已相继退出了政治舞台。只有马周、褚遂良等大臣极力反对太宗看史书,齐齐奏到:“臣等害怕这种风气一开,从此形成制度,以后的史官为了保全自己避免祸患,就要迎合圣意,文过饰非,掩盖了历史的真相,这也是历来帝王不许查看国史的道理啊!”

但是,心怀鬼胎另有所谋的唐太宗坚持己见一定要看史官的记录。——他恐惧自己身后留下千古骂名!房玄龄顶不皇帝压力,只得与许敬宗等人删改成《太宗实录》各二十卷呈上御览。房玄龄等人心中明白:太宗最关心的是玄武门事变那些部分,他们虽已作好了“文字功夫”,但唐太宗看后仍不满意“玄武门”这一段:“寡人这样做是为了安定社稷,造福万民,为什么要写得这样隐晦?应当加以修改,删除不实之处,直接把事实记下来。”

有了这个明确的指示,史官们自然能体察圣心,大胆地“加以修改,删除不便之处”。将两朝《实录》修改到唐太宗满意为止。这就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书中记述的“玄武门之变”了。既然“玄武门事变”能修改,那李世民干脆令史官全面修改唐史。美化自己的“政绩”,搞出了“太原起兵”之后到“贞观之治”和“贞观御论”等全部的史书以欺骗后世。让后世之人只能依据《贞观政要》、《旧唐书》、《新唐书》这类书去认识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功劳或归于自己或抹杀,把污蔑之词强加给李建成、李元吉。这就成了“史官杰作,沉冤千年!”李世民的“明君”之明,不在于施政有什么独特之处,而只在于篡改历史之恶行,比残暴的隋炀帝杨广稍稍聪明一点了!史家之风正是从唐开始败坏得无法收拾的。杨广杀父篡位敢作敢为也不未掩耳盗铃。可到了李世民这里,却将历史收入自家名下,任意涂鸦篡改!史官文化是什么?史官文化就是从史官历史结束时开始的官府卸用文化!

李世民干预史官篡改史实,给后世留下了深远恶劣的习气!以致于后世历代当政者,无不伪造历史,愚弄后世。这给中华民族的历史带来何等深重的灾难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