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躲不下(1 / 2)

风雪迷途 一絮如来 3558 字 2017-05-30

江父搬走第四天,江峰才提了涂料桶来到老院的房子收拾粉刷。

这是农村口口相传的规矩,据说有人搬家的话,三天以里不要收拾,否则对搬走的人家不好。至于是怎么不好,有没有什么不好的先例,这个无从考证。

这十多天江峰很忙,一百亩地虽然机播了大半,但还是有三四十亩要套了牲口扶着犁一垄一垄的耕下。拉卜梭,打滚子,两头不见太阳。

江父去江峰哥哥家来回三天,情况据说属实。养奶牛自然是需要用钱的,而且不是小数。一条奶牛一万大几,虽然有补助,自己也还是要负担六七千。这对于一般的农家来说,想形成规模养殖,绝对是痴人说梦。

好在老江在村里除了几家在城里做生意的和搞建筑包工的而外,纯庄户人家里来说绝对是首富,很有些积蓄。再加上江峰把房子一万二留下,车马牲畜合了三千,杂七杂八粮食和使用家具等等也都合了钱,总共合下来又给拿了两万。所以在回来的第三天,老江在家摆了三桌酒席宴请了亲友后,便带着大包小包和装满了碟子碗的洗衣机,还有两桶凝住的猪油和八万块钱,与江母一同踏上了西去的列车。

对此,江峰没有什么意见。毕竟父母是去哥哥家,而且他们一直没有分家,兵合一处再正常不过。

倒是欣欣,心里其实是乐于这老两口搬家的。老江这一走除了留下地给自己家而外,她和公婆的关系一直紧张,眼不见心为净。但嘴上却不敢表示出来,无论是在外人面前还是在江峰面前,都要说些“老两口在家多好……”之类的话。

江峰嘴上不说,心里明白。

其实父母倚重大哥江斌,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什么分家不分家。说起来还是在江峰六七岁的时候,那一年冬夜,一家四口围着火盆在吃着瓜子……

“这瓜子吃着好吃是好吃,不如花生当口,过几天集上买点,也快过年了!”

闲谈中的江父这样说。

“看把你狂地!我不,我就得意吃这瓜子。你乐意吃花生自己去买。”江母白了江父一眼。

“瓜子要吃,花生也要买。”十岁的江斌在旁边赶紧搭话。

“嗯,买,买!”江母看了眼围在身边的两个儿子,心里很高兴。

“我呢爱吃瓜子,你爸爱吃花生。正好两个儿子,等你们长大了,我们也老了。不用你们怎么孝顺,逢年过节买东西来,你俩一个人管瓜子,一个人管花生,好不好?”江母顺口说。

这也许真的只是做父母的一个玩笑,顺口一说。

“没问题,不就这吗,我包了!”江斌挥着胖乎乎的小手,一口应下。

“你呢?”江父和江母看向小江峰。

小江峰正手捧着瓜子吃着,看父母望着自己,赶紧想了想。

“那得看看瓜子和花生哪个贵哪个贱……”

“滚!”江父暴喝一声,打断了正眨巴着小眼睛一边想一边继续说着的江峰,劈手打在了江峰捧着瓜子的小手上。

瓜子飞溅似地四散开,落在火盆里的,立刻冒起了呛鼻的青烟。

江峰哭了,江斌傻了。

江父骂着,江母拉着。

江峰被赶出温暖的屋子,在腊月寒冬刺骨的寒风中,站到手脚都起了冻疮……

……

江峰刷着墙,想着这些积年的旧事。

到现在,他也不明白,父亲当时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

难道只是因为那句“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老话,就可以断定自己长大不是一个好儿子?

难道不能从里面看到自己自小就对经济的敏感?

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那以后,父母对他只是供吃供喝供花,从此不再过问他想什么做什么。

这让江峰很不好受!他一度以为,自己就像一个外人,在亲情的层面上被隔阂开来,就像……

就像一条被家养着的狗!

这些年,江峰一直努力地读书,想让父母能看到自己的努力,也曾梦想着自己学业有成后能光大门楣,让父母能因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荣光。

这点,他做到了。自己的成绩和毕业后工作的业绩,父母很满意。

曾有那么一段时间,他觉得父母把他又重新正视起来,像……像一个儿子。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他和欣欣走到一起,之后更是窝在农村种地,赿发让父母对自己失望。

所以那一年父母才会搬家去了青城。

这是一种对舆论的逃避,也是和欣欣相看两厌,不想和自己有太多地纠葛。

回来这几年,江峰自立门户,白手起家。虽然父母没有给他安家,但他感念父母二十多年的养育,也理解自己给父母带来了多么大的压力。父母走后,他没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