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回一局的司马师终于能专心致志地继续自己的篡位大业。不得不说司马师的军事才能着实一般,实在有负温县司马氏以武略起家的优良家风,但谁说坐上江湖第一人的位置必须靠武功,只要有足够多的党羽,依然能呼风唤雨。司马师坚定地贯彻着自己的用人策略。我不需要江湖上所有人都支持我,但我的江湖上只能有两种人,支持我的人和沉默的人。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曹魏功臣子弟投到了司马师的门下,曹芳的朝廷除了立着江湖盟主的大旗,已经毫无发言权。司马师的大将军府实际控制着江湖的运转。
不过就在平静得毫无波澜的江湖之下,已经暗流涌动,几方势力跃跃欲试,要把司马师拉下江湖第一的宝座。
首先发难的是中书令李丰。李丰字安国,曹魏元老李义之子,也是标准的官二代,而且在高平陵之变中没有站在曹爽一方,所以被司马师理所当然的认做可以拉拢的人。
于是在司马懿死后,中书令空缺,司马师上表任命李丰为中书令。不过此时的中书令已经不是曹睿时期呼风唤雨的职位。天子已经空有名号了,身为天子近臣的中书令地位自然也一落千丈,远远不如大将军府的属官。
李丰自然也不是司马师的死党,并非所有的官二代都愿意跟着司马师篡位,李丰最终还是忠于曹氏。更何况李丰之子娶了曹睿之女,这么算李丰也是曹氏宗亲。而且在担任中书令后与形同虚设的天子曹芳朝夕相处,此时的曹芳已经是个年过二十的年轻人,有了极大的掌权欲望,于是在每日的相处中,李丰成了坚定的曹氏死党,立誓除掉司马师,重新恢复曹氏对江湖的统治。
不过整个洛阳的兵马都在司马师的控制之下,总不能天子亲自持剑杀掉司马师吧。思索对策的李丰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亲弟弟,时任兖州刺史的李翼。只要李翼入朝觐见,趁机率领本部兵马进京,埋伏妥当就有机会杀掉司马师。
于是李丰给弟弟去了一封密信,详细叙述了整个计划。关键时刻亲兄弟就是靠谱,李翼丝毫不畏惧强势的司马氏和政变失败的下场,二话不说向朝廷上了奏章请求入朝觐见。
可惜司马师毕竟是跟着父亲司马懿搞过政变的人,对外臣入京防备有加,无情的驳回了李翼入朝的申请。
毫不气馁的李丰再次开始冥思苦想政变的计划。越想越佩服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司马懿,几乎与现在的自己同样的处境,司马懿就能成功的夺了曹爽的大权,但是天子就在自己身边,到现在也没想出除掉司马师的计策。
就在这时一个人出现了,给李丰指出了除掉司马师看似正确的方法。而这个人李丰相信他一定是曹氏死党,值得信任。
这就是张缉,此时虽然赋闲在家,但他的女儿是曹芳的皇后,也就是说他是曹芳的岳父。岳父老泰山总不会坑害自己的女婿。而且张缉是一个十分聪明厉害的人物。远在诸葛恪东兴大捷之时,张缉就对司马师一阵见血的指出:“诸葛恪威震其主,功盖一国,怎能不死。”当时的司马师不以为意,以为这是张缉谄媚安慰之言。但当几个月后诸葛恪果真死于非命,司马师才意识到这个人也非同小可,不过司马师讨厌这种太过聪明的人,而且还是天子岳丈,于是找了个理由将他贬为平民。
现在这个人就要与李丰联手设计除掉司马师。经过一番仔细谋划,两人想到了司马师的替代人选,我们的老朋友夏侯玄。自曹爽被杀后,夏侯玄因为名声太大,身为亲信却不曾被株连。却也一直官居闲职,平时只能负责朝廷礼仪这种细枝末节。所以夏侯玄一直郁郁不得志。两人商议以夏侯玄为大将军,张缉为骠骑将军,恢复曹氏对江湖的统治。
怎样才能杀掉司马师呢?联想到几个月前孙峻诛杀诸葛恪的方法,两人定下类似的计策,在皇宫之中诛杀权臣。具体计策定在嘉平六年二月,皇帝册封贵人的时机,各营人马屯在宫门之外,天子御驾亲临宫门,趁机召集卫兵诛杀司马师。这与孙峻借诸葛恪进宫,埋伏人马一举击杀的方法几乎无二。
但仅有他们两人是不够的,必须要多找几个手下才是。这些人必须不起眼,易于控制,还得方便出入禁宫。选来选去黄门监苏铄等几名宦官成了他们的目标。这几个都是曾经违法乱纪的宦官,于是李丰吓唬几人道:你们几个都做过不法事,司马大将军一贯手段强硬,被他知道你们不会有好下场的。
一番恐吓胁迫之下,没骨气的宦官纷纷表示愿意听从中书令大人差遣。李丰张缉满意的笑了。几人摩拳擦掌就等嘉平六年二月到来了。
可惜,他们没有等到这一天的到来。司马师虽然深居高位,日理万机,但江湖中的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的眼睛。而且司马师或许别的不擅长,但却是搞政变的高手,不然也不能毫无察觉地一夜之间给司马懿变出三千死士。
李丰等人在政变一道上还是太嫩了,或许是保密工作没做好,或许是司马师的亲信太多。司马师很快就收到了李丰等人图谋不轨的讯息。但毕竟没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