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始八年二月,终于到了太子司马衷纳妃的日子,贾充马上就要成为皇帝亲家了,需要置办嫁妆,准备婚事。自然不能再到边疆去啃沙子,于是司马炎体贴地另派其他将领出征。
结婚当天,贾充志得意满的在相府之中接受百官的恭贺,因为行军缓慢被司马炎罢免的官职自然也回来了。原本岌岌可危的局面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掌握之中,而且自己的权势比之前更盛。
郭槐也很高兴,慈爱地看着自己的亲生闺女变成了太子妃殿下,高傲地走进了洛阳皇宫中。这是身为母亲最大的骄傲。即使自己的女儿再胖再丑,即使这是一个嫉妒成性的女人,但这已经是她此生最幸福的时刻。
当然郭槐还有一件必须做的事情,向自己从未谋面的情敌李婉报复。而报复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我比你过得好,然后趾高气扬地鄙视你。
于是郭槐带足了车架仆从,把所有皇帝的赏赐都装饰到马车上,准备到李婉的小院呈呈威风。贾充虽然惧内,但大事理还是很明白,知道自己夫人的脾气秉性,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劝阻道:“夫人何必要自找麻烦呢?李婉也很有才华,足以与您相提并论,不如别去了?”
急于炫耀的郭槐哪听的进这些,依然准备好了全套礼仪,坐上凤辇,前呼后拥地去了李氏的新家。
但是李婉看着眼前浩浩荡荡的人马,不慌不忙地穿着自己朴素的衣服出迎。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知是史家故意如此形容还是的确如此了。嚣张的郭槐见到她举止端庄,仪表秀雅,不由得肃然起敬,竟然屈膝下拜。
李氏从容回礼,把她引到正厅,谈吐之间不卑不亢,反而让郭槐自惭形秽,局促不堪。勉强坐了片刻就马上告辞了。两个女人的交锋最终以温婉的原配获胜告终。
我们暂且抛开史家在描述这段历史中宣扬的三从四德,女子礼教思想。但外柔内刚的确是我们这个民族传统女性最让人钦佩的精神。
狼狈回家的郭槐明白了这个女人的可怕,有才华,有气质。生怕贾充再被李婉迷惑,于是对这个堂堂朝廷大员看管更严。每次贾充外出都要派身边亲信跟随监督。傍晚提醒贾充回家。这只是一个很爱自己丈夫的妻子,而且对自己丈夫管的严了一些而已。从现代女性的观点来看一切都很正常,郭槐是女权解放的优秀代表。但是从古代观点来看这却是不折不扣的妒妇。孰是孰非,仁者见仁。
贾充一家还有一个人最近也很开心,就是那个最小的女儿,郭槐的幼女贾午小朋友。
不过此时的贾午不再是小孩子了。自从姐姐成为太子妃后,父亲贾充地位水涨船高,被封为司空尚书令。往来不断,门人无数。就在这些门人中有一个帅小子被贾午一眼相中。
这个人就是南阳人韩寿,此时在贾充的相府担任司空掾。贾午自从在帐后看到这个帅哥后便得了单相思。接下来就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历史套路:相思成疾,婢女传情,翻墙幽会,私定终身。
在这两人幽会时,韩寿闻到闺房中有股奇香,好奇之下询问才知是西域进贡的香料,司马炎特意赐给贾充的。
陷入爱情的女子都是疯狂的,贾午知道自己的爱人喜欢,于是从父亲那偷来奇香,殷勤地献给韩寿。这就是偷香窃玉中有名的韩寿偷香。
韩寿得到奇香后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不过西域香料非同寻常,一旦佩戴经久不散,比现在欧美大牌的香水要管用许多。于是韩寿一个大男人带着奇香在贾充的相府中忙里忙外。
贾充毕竟是大领导,见识非同一般,偶然闻到韩寿身上的香味,再联系到自己女儿贾午最近满面春光。连哄带骗,一番盘查下来很快就明白了事情真相。
虽然贾充气氛异常,但贾午直言非韩寿不嫁,毕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且郭槐又在一旁劝慰,于是贾充将错就错,招韩寿做了相府女婿,一家人皆大欢喜。
不过有人很不开心,这个人就是晋武帝司马炎。他原本就不赞成这桩婚事,最后一番权衡之下勉强同意了皇后的提议。到了拜堂那天,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司马炎见到新媳妇长相的确如自己所料,又丑又黑还又胖,不禁懊恼不已,连带对贾充,皇后都很是不满。但转眼一看,自己的傻儿子与这个丑媳妇两人倒是亲亲我我,很是亲热。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自己高兴就好,于是乐的装聋作哑,随他们小两口去了。毕竟相对而言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对司马炎而言,最担心的不是西北,也不是东吴,更不是自己找了个丑儿媳妇。而是自己的亲弟弟,人望极高的齐王司马攸。
自从司马炎登基后对自己的弟弟司马攸颇为照顾,册封齐王,手握大权。但在内心中一直深深地防备着这个幼弟。尤其在自己生了个傻儿子之后,朝中对于继任皇位的人选一直抱有争议。虽然子承父业算是正统,但兄终弟继既符合礼制,又有先例也并非不可。
只是司马炎绝对不会同意这个建议。几年之前,自己的好弟弟就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