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兄弟与死敌(1 / 2)

说晋 玩石书生 3072 字 2017-06-10

虽然各家王爷都被迫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但是司马炎的好弟弟齐王司马攸依然稳稳地待在京城之中。因为有太多的朝臣支持拥护,司马炎只得忍气吞声。但是在他的心中自己的弟弟已经被划为了死敌的行列。在权力面前,没有任何亲情可言,虽然你是我的血脉兄弟。

司马炎为了对付自己的弟弟无所不用其极,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与齐王司马攸有关,他都要小心翼翼的警惕着。由于司马攸的关系,司马炎连带着对宗室诸王也没有了好感,必须要限制他们的权力。于是司马炎下诏任命司马亮为宗师。这个宗师又是什么官职呢?准确地说有些类似于宗人府的职责,负责管理宗室子弟,当然在司马炎的设想中主要为了监督这些宗室诸王,尤其是齐王,所以才会选择司马亮。

如果有印象的读者还会记得,司马亮在泰始六年平定西北时因为那个莫名其妙的刘旗被罢免了官职。这是一个才能平庸的家伙,但司马亮又是司马懿的四子,宗族绝对的元老。司马炎看重的正是这些,如果选择一个又有才能又是王爵的家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一旦司马亮成为宗师那就如同门派的监察长老,自己是名正言顺的掌门人,司马亮是监察长老,其他的宗室子弟再有才能也必须服从司马亮的监督,这样一直鹤立鸡群的司马攸也必须低下自己的头,老老实实的听话了。

司马炎通过这些举措成功的限制住了弟弟司马攸的权力,但是到了咸宁四年又有一件事深深地触及了他敏感的神经。这年六月太后羊徽瑜去世了。

由于晋朝是经过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的努力才顺利建立的,所以西晋立国后面临一个有趣的局面,后宫之中有两名太后,一个是司马炎的生母王元姬,另一个是司马师的夫人羊徽瑜。王太后早在泰始四年就去世了,所以后宫之中一直是羊太后坐镇。对于这个老妇人,司马炎谈不上有好感,她的存在就是向朝廷提示着司马师的功业,这其实无所谓,但是再联想下去便是司马师的继子司马攸是不是也能继承司马师的功业呢?

而现在,羊太后去世了,司马炎突然认识到这对自己而言不是一件好事,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原本羊太后好好活着,虽然一直在提示着朝廷不要忘记司马师,但好歹是无声的彰显,而且身居后宫,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现在羊太后死了,而且死在了自己正在努力限制弟弟权力这么巧的一个时机。再想让朝臣对此视而不见是不可能的。一旦羊太后的葬礼摆到朝廷之上,必然涉及到齐王司马攸的礼制问题,司马攸就是凭借着在司马师葬礼上哭的惨绝人寰,绝食数天,几近丧命为自己捞到了至情至孝的政治资本,现在要是在羊太后的葬礼上再搞出什么意外举动,未来会发生什么真的就难料了。

果真羊太后的死在整个朝廷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引起了轩然大波。朝廷上下围绕这羊太后的葬礼,准确说是齐王的服制展开了激辩。齐王到底能不能以子礼供奉羊太后,一旦如此,司马师已经追谥为帝,司马攸再以子礼对待羊太后,那他也算是天子正统传人了,这是司马炎万万不愿看到的。

河南尹王恂说道:“羊太后应当入太庙,与晋景帝司马师享受同样礼仪合葬,但是齐王司马攸不能以父子之礼供奉。”这是司马炎刚刚提拔上来的官吏,而且又是司马炎的舅舅自然向着自己的外甥说话了。

贾充上书道:“司马攸应当为羊太后守孝三年,在个人感情上承认他是司马师的嗣子,但是要以臣子的礼制守孝,在朝堂之上,他还只是羊太后的臣属,与羊太后没有任何关系。”贾充提的这个建议是一个不错的折中方案,区分开司马攸的臣子与嗣子身份,既维护了司马炎的正统地位,又实现了孝道。

但这并非武帝最希望的方案,他还是打算将齐王牢牢的定位为普通藩王,而不是前任皇帝的嗣子,不过毕竟西晋以孝立国,这样办太过无情无义。最终司马炎还是不得不接受了贾充的建议。但是在羊太后的悼文中,司马炎再次特地的点出了羊太后的一大功绩是“抚翼齐藩”。他依然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定要将齐王地位为一个普通的藩王,绝对不能承认他是天子嗣子。

估计司马炎此时会很怨恨自己的爷爷司马懿,把自己的弟弟过继给了自己的大伯,结果阴错阳差之下给自己这个皇帝带来了这么多的麻烦。不过总算是顺利摆平了这些事情,朝堂之上暂时告一段落了。

必须有更大的功绩才能压制住这帮不老实的朝臣,不然自己想完全掌握这个国家将是一句空话。于是司马炎看准了东南方向苟延残喘的东吴。早在咸宁二年,司马炎病愈后便清楚的认识到了这点,封平南将军羊祜为征南大将军,之后任命益州刺史王浚督造大船巨舰,咸宁三年任命王浑都督扬州军事,胡奋都督江北军事,初步完成了对东吴的战略部署。

到了咸宁四年,征南大将军羊祜因病返朝,在卫士的搀扶下入朝觐见,再次向司马炎力请伐吴。司马炎看着座下这个垂垂老矣的大将,终于下定决心攻伐东吴,但毕竟战争不是说打就打的,准备工作还需要时间,而且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