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繁华下的危机(1 / 2)

说晋 玩石书生 3211 字 2017-06-11

平定东吴同年(280),司马炎下旨大赦天下,改元太康。晋朝迎来了最平静最繁荣的十年。

与此同时,司马炎终于不再是那个功业不足的帝王,凡事都有人掣肘。做了十余年朝廷的平衡者与观望者的他,终于可以摆脱所有的限制,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皇帝。因为他是一统六合的开国帝王。

平吴半年之后,朝廷出现了请皇帝泰山封禅的呼声。封禅这个只有极少数帝王做过的举动,非有大功绩,帝王不敢轻提。不过现在一统六合的功勋的确值得向上天宣告了。整个朝堂都是歌功颂德之声,卫瓘,张华等人接连四次上书请武帝封禅,在他们的上书中,晋武帝的功业堪比三皇五帝,举行封禅大典是众望所归。

不过这些都被晋武帝婉拒。不知为何最终司马炎没有接受封禅。但是晋武帝对伐吴成功,一统六合的功勋的确很是自得,直到他的晚年,依然沾沾自喜道:“我平天下而不封禅!”颇有一番江湖高手“事了浮沉去,深藏功与名”的感觉。

同时晋武帝酝酿已久的改革也启动了,太康元年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朝廷颁布的诏书“户调式”。

这个名字听上去很是拗口,但却是整个晋朝最重要的一项制度。简单的说就是国家税收与土地问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户调式包含三项内容,第一就是占田制即老百姓土地的解决方案。常年的战乱使得整个国家的税收十分混乱,而且人口锐减,常年战争导致大量土地无人耕种,成为荒地。地多人少成为常态。所以司马炎对人口进行分组,将人口分为壮劳力(正丁)与次劳力(次丁)。规定每个劳力可以占有的土地亩数及缴税的亩数。剩下的粮食归个人所有。这个举动成功地刺激了许多农民去开垦荒地。

第二项是户调制,就是国家税收方法,晋武帝规定按户征收租税,壮劳力为一个标准,次劳力为另一个标准,不区分贵贱。估计司马炎对税收认识不是很清,所以采取了这种一刀切的简单方式。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品官占田荫客制。听上去让人头大,其实很简单,国家将贵族官僚按品级区分,同意他们占有一定规模的土地及人口。而作为贵族的佃户不用承担国家的徭役。

这项制度听上去很是盘剥百姓,直接承认了贵族的特权。但是实际上在当时却是对百姓有利,对国家有益,因为这些世家贵族私下占有的土地人口远超他们的标准。

司马炎的改革在心中蕴藏了许久,限于各世家朝臣的势力无法实施,不过现在不一样了,他有足够的底气做出改革。户调式就这样在各大世家的反对抵制中开始了,虽然推广很是艰难,但效果显著,全国人口终于开始缓慢增长,国家经济开始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开始恢复提高,史称“太康之治”

除了经济的发展,太康年间文化也异彩纷呈,最出名的要数左思。可能你不知道这个名字,但一定听过“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左思只是一个寒门士子,但历经十年实地琢磨考察,加上司马炎的关照,任命他为秘书郎,允许他翻阅所有皇宫典籍。最终写成《三都赋》,用华丽的词藻写出了魏蜀吴三国都城的风土人情,方方面面,轰动洛阳,史称“炼都十年”。

好,到此为止,说完了太康年间的繁华再说说这繁华下的危机。

终于迎来统一的朝廷也逐渐放松下来,上至君王司马炎,下至朝廷大员,追求享受,奢侈攀比成风。

但在那个娱乐设施匮乏的年代能够享受的东西着实不多。只有最原始的那些东西罢了。

于是励精图治,一统六合的司马炎开始肆无忌惮的放纵,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后宫选秀出现了,尝惯了北方仕女的司马炎惊奇地发现刚平定的东吴盛产美女,而且温婉可人,吴地娇娃与自己宫中的那些完全不同。大喜之下的司马炎选取孙皓后宫的三千秀女充实自身,夜夜笙箫。不过三千秀女太多了,即使一天一个也要十年时间才能一一临幸。司马炎创造性的发明了不亚于任何一个荒淫皇帝的方法。乘坐羊车徜徉后宫,羊停在哪就临幸哪个妃子,真是说不出的惬意放荡。后宫妃子为博君王临幸,将柳枝沾上食盐吸引羊车驻足。这也成为中国后宫历史上难得的奇观。不过这些女人还是太笨,如果真想吸引羊车停步在宫门口拴几只母羊不是更好?

上行下效,属下大臣奢侈享受更加过分,石崇王恺斗富人尽皆知。经过一番激烈比拼,王恺虽然有司马炎倾囊相助依然比不过石崇,错失西晋第一届福布斯排行榜首富的名号。

但是石崇发财的手段却为人不齿。石崇的父亲是西晋开国功臣石苞。石苞是个苦孩子,幼年家贫,后来靠在长安城卖铁为生,多亏司马懿慧眼识人,提拔任用才一步步成为开国功臣。

他最小的这个孩子石崇自然平步青云,年级轻轻就担任荆州刺史,但石崇丝毫没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觉悟,反而派遣收下装扮强盗劫掠往来富商。

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荆州是战略要地,但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