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相亲启示记(8 / 12)

知寒知暖,只需要有个人朝朝暮暮,只需要有个人牵着手去旅行。

到底是为了什么啊,你们瞎忙活是为了什么啊?为了功名利禄吗?为了光宗耀祖吗?五十年后没人把你当个玩意,哪怕你现在赚的钱再多,哪怕你的大班椅是意大利的。

一场奋斗到头来得到什么呢,中国四十岁的男人都在吃蚁力神,30岁白了少年头,为了生意你们喝吧喝吧不是罪,为了女人你们喝吧喝吧不是醉,在风华正茂的年岁就喝垮了身体还有什么未来,还有什么前程?男人们你们回家吧,家家都有老婆等着你们,一起做饭洗洗碗吧,看看报纸读读书吧,这就是乐趣,保重身体吧,一起看日出夕阳吧,别在外面瞎拼瞎混了,别跟张朝阳斗了,哪天那几百万不够医药费就亏大发了。

男人,停止吧,别赚钱了。我的白领朋友们,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从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之别,因为我只能报农村户口,而你是城市户口。如果我长大以后一直保持农村户口,那么我就无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于是我要进城,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你生下来就拥有的大城市户口。

考上大学是我跳出农门的惟一机会。在独木桥上奋勇搏杀,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批批落马,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我这个佼佼者心里不知是喜是忧。

而你的升学压力要小得多,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功课也不是很沉重。如果你不想那么辛苦去参加高考,只要成绩不是太差,你可以在高三时有机会获得保送名额,哪怕成绩忒差,也会被“扫”进一所本地三流大学,而那所三流大学我可能也要考到很高的分数才能进去,因为按地区分配的名额中留给上海本地的名额太多了。

我们的考卷一样我们的分数线却不一样,但是当我们都获得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所交的学费是一样的。我属于比较幸运的,东拼西凑加上助学贷款终于交齐了第一年的学费,看着那些握着录取通知书愁苦不堪全家几近绝望的同学,我的心中真的不是滋味。教育产业化时代的大学招收的不仅是成绩优秀的同学,而且还要有富裕的家长。

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我发现与我的同学相比我真是土得掉渣。我不会作画,不会演奏乐器,没看过武侠小说,不认得mp3,为了弄明白营销管理课上讲的“仓储式超市”的概念,我在“麦德隆”好奇地看了一天,我从来没见过如此丰富的商品。

我没摸过计算机,为此我花了半年时间泡在学校机房里学习你在中学里就学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我的英语发音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听不懂,我只能再花一年时间矫正我的发音。

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学的嘲笑,可以几个星期不吃一份荤菜,可以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可以在寂寞无聊的深夜在操场上一圈圈地奔跑。我想有一天我毕业的时候,我能在这个大都市挣一份工资的时候,我会和你这个生长在都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做一个上海公民,而我的父母也会为我骄傲,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大上海工作!

终于毕业了,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水平,也许你认为这点钱应该够你零花的了,可是对我来说,我还要租房,还要交水电煤电话费还要还助学贷款,还想给家里寄点钱让弟妹继续读书,剩下的钱只够我每顿吃盖浇饭,我还是不能与你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

如今的我在上海读完了硕士,现在有一份年薪七八万的工作。我奋斗了十八年,现在终于可以与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已经融入到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了,与周围的白领朋友没有什么差别。可是我无法忘记奋斗历程中那些艰苦的岁月,无法忘记那些曾经的同学和他们永远无法实现的夙愿。每每看到正在同命运抗争的学子,我的心里总是会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我在上海读硕士的时候,曾经讨论过一个维达纸业的营销案例,我的一位当时已有三年工作经验、现任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人事行政经理的同学,提出一个方案:应该让维达纸业开发高档面巾纸产品推向9亿农民市场。我惊讶于她提出这个方案的勇气,当时我问她是否知道农民兄弟吃过饭后如何处理面部油腻,她疑惑地看着我,我用手背在两侧嘴角抹了两下,对如此不雅的动作她投以鄙夷神色。

在一次宏观经济学课上,我的另一同学大肆批判下岗工人和辍学务工务农的少年:“80%是由于他们自己不努力,年轻的时候不学会一门专长,所以现在下岗活该!那些学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嘛,据说有很多学生一个暑假就能赚几千元,学费还用愁吗?”我的这位同学太不了解贫困地区农村了。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我的同龄人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的行为将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个世界上公平是相对的,这并不可怕,但是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和很久以前曾经吃过苦现在已经淡忘的人对不公平视而不见是非常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