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乱之始(2 / 3)

九州罹鼎纪 海镜.CS 4090 字 2017-06-02

宰相李训等人之计策,利用河南节度使常敬之与魏博节度使田子文之间犹来已久积怨,削弱常敬之在河南的势力。并在宫中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先任命王守澄部下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掌管一部分禁卫军。接着步步蚕食,夺去王守澄大部分兵权之后,直接赐王守澄一死。走投无力的王守澄被迫饮下文宗赐予的毒酒,魂归于天。王守澄死后,文宗本想趁下葬王守澄,宫中宦官全为王守澄送葬之机,将宦官全部斩尽杀绝夺回大权,却不料宰相李训为抢功,致使计划泄露,宦官率先发动政变,软禁文宗于宫中,追杀李训和郑注。李训手无兵将,被迫逃离化妆逃离京师,郑注孤掌难鸣,率领兵将返回凤翔封地,朝政直接由宦官把持,天下更乱了,各节度使之间征战更是愈演愈烈,其中尤以河南节度使常敬之和魏博节度使田子文之间争斗最为激烈。

河南节度使常敬之与魏博节度使田子文两人宿怨犹来已久,他两人之间的争斗得从代宗年间说起,田子文祖父田承嗣乃是天宝年间大将,曾随玄宗年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二人征战四方平定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后与郭子仪、李光弼八镇节度使一同入主凌烟阁,成为匡扶大唐江山的名将功臣,被代宗皇帝赐予封地魏博之地,世代世袭镇守魏博。到宪宗年间,河南节度使常之敬因受宪宗皇帝器重,被赐封河南之地,掌管河南之地军政大事。原河南北部部分之地乃魏博节度使属地,常之敬到任河南之后,依仗宪宗皇帝宠信,意图抢夺魏博节度使河南北部部分封地归入河南,二人由此长相交恶。

河南节度使常敬之此人与魏博节度使田子文出生名门不同,他出生于微末,自小家贫入洗,好勇斗狠却极富谋略,十二岁之时敢持到杀人,十六岁依然成为当地一霸。十七岁之时故意行凶杀人,流放泾州之地。或许是冥之中命运的安排,却成为常之敬一生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自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朝中势力大衰,国家兵力锐减,为防止异族边患,自代宗年代起便于边境之地置重兵,并由各地节度使统领。盛唐之时,国势正盛,兵锋正锐,震慑诸国不敢越雷池半步。到代宗之时,吐蕃、契丹各族已是蠢蠢欲动,为抵御吐蕃、回纥、契丹各族,代宗在边境之地接连增设泾原节度使、凤翔节度使等十多藩镇节度使,到唐后期又陆续增设二十多出藩镇节度使。常敬之发配泾原之时,正赶山吐蕃、回纥数十万大军联手攻打唐边境重镇,年老的郭子仪率军与两军激战,常敬之被囚徒的身份强行征调入伍。或许是上天的眷顾,数十次大战下来,常敬之身上的“匪气”也让他颇立微功,小有名气。直到后来郭子仪说服回纥大军,两军联手大破吐蕃大军之时,破格提拔为门牙偏将。。

公元820年,唐宪宗李纯驾崩,时被册立太子的李恒在其母郭氏与郭氏一些重臣谋划一下率先登基帝位,并罢拙次皇子、太监吐突承璀一系人马和宪宗之时的一些元老重臣。常敬之乃郭子仪麾下尚健在的为数不多的将领,虽常年在外征战,与郭家少有来往,却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大批罢免的元老重臣之时,常敬之的地位却愈发稳固,郭氏一系的元老重臣均纷纷被授予要职,掌握朝廷六部职权,穆宗李恒之舅郭钊任命为户部尚书兼司农卿、河阳三城节度使自不用说,就连郭门曾经一小小书童也被任命县令之职。常敬之乃郭子仪曾经旧部,亦被任命为河南节度使。

此时的常敬之终于迈上人生从未想过的一个巅峰。河南到任之后,常敬之虽已是年近花甲之人,却仍是雄心万丈。河南之地本复杂万端,常敬之未封河南节度使之前,河南比邻之地魏博由魏博节度使田旭光统管,其中河南北部部分也归魏博节度使统管,良田赋税皆归魏博,而河南绝大部分赋税皆来源于河南南部。历代河南节度使皆想从魏博田氏手中夺回河南北部之地,无奈田家乃名门望族,将门世家,其祖上田承嗣于安史之乱之时,献史朝义之母及其妻归降于唐之后,被封世代镇守魏博,朝中势力盘盘根错节,历任河南节度使皆是无可奈何。常敬之上任河南节度使之后,曾致书魏博节度使田旭光让出河南北部之地,却如石沉大海一般。后,常敬之派去数名官吏前往河南北部接收封地,不料半月不到,这数名官吏皆被驱逐回来,甚至连眉毛胡子都全被烧光。常敬之愤怒异常,直接上书奏报朝廷。时值朝廷奏书堆积如山,穆宗皇帝李恒自登基为帝之后,便不理朝政,整日打猎饮宴为乐。之后,常敬之又接连上了几个奏书,始终了无音信,愤怒的常敬之直接派兵进入河南北部地界,却不料魏博节度使早有准备,与途中设下埋伏,大败常敬之大军,迫使常敬之大军退出魏博河南北部之地。两人自此之后,一直摩擦不断,战斗时常发生。田旭光去世之后,由其子田子世袭魏博节度使之职,两家的矛盾并没因此而停息下来,反而愈演愈烈,争相屯兵,笼络朝中各方势力。虽然田家世代镇守魏博,于魏博之地树大根深,可相比戎马一生的常敬之来说,新任魏博节度使田子文却始终略逊一筹,两军交锋每每总以魏博军队败北而告终。而河南北部之地的争夺也被常敬之渐渐的占据上风,一点一点被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