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十五贯”见他俩为一字之差争辩不休,似有转移视听,妄图逃脱罚写的嫌疑便急令刹车:“闲话少说,许仲坤先从头默到尾,再数数看谁错了个字。”
“写就写,何难之有。”许仲坤昂首挺胸走向讲台,他是左撇子,右手从老师带来的粉笔盒里取出三、五根握在掌中备用,接着背向大家站在黑板前,嚷了声:“1秒1个字,18分钟完成!”话音刚落,举过头顶的左手便从黑板上端写起: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2、3、4……11、12、13,不知是谁领头,跟着数起许仲坤写出的每个字……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298、299、300、301……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又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1053、1054、1055、1056!许仲坤太棒啦!林懋慎记错了,丢了一个字……
(8)班沸腾了,正在隔壁教室上(7)班俄语课的梁先生推门探头想看个究竟,适好下课的铃声响起,董老师未及说声“下课”,众学子已高呼:Ура(乌拉)!冲出教室与梁先生撞了个正着……
课间操后上的第三节是俄语课,梁先生缓步走进教室,大家不约而同地起立,齐声问候:Здравствуйте.учитель(老师好)!
梁先生虽说生于诗书门第,但他并不拘泥于繁文缛节,见学生起立问好,照例只点点头回应,示意大家坐下,继而开门见山:“昨天下午动员会上,杨主任明确了:今年高考将外语卷面成绩,全数计入总分,并要求各课任老师把握考题走向,突击重点要领……”他顿了顿,接着往下说:“依我看,首次理工科的俄语高考题型会以阅读为主,说的明白些,你们学习外语的目标,只要将来借助各类诸如俄汉、英汉、法汉、德汉、日汉等专业词典,会看懂或是来自苏联,或是来自欧美法德,或是来自日本的技术资料,就该心满意足啰。不象攻读外语专业的文科生,对他们来说,不仅能笔译,即要把外文与中文进行文字互译,又要具备在现场对外宾的言谈进行同声口译的能力。这样说来,理工科俄语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在语法,而不在单词……”梁先生充满自信地往下讲:“也就是说,考题中的‘俄译汉’的占比将大大地超过‘汉译俄’。当然,‘俄译汉’的考题也包括给出数个俄语单词,考生按语法的要求,将它们联成完整的句子,以及俄文句子的改错、填空、选择题等等。至于,‘汉译俄’的考点也在于语法,所涉及的单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