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了修行的潜质,有可能成为一名修行者。
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后天不可为。而这种发于体外的意识,开始被称为神识。
可是毕竟带了个“神”字,无论神与仙在修行界都是颇为忌讳的词汇,除了魔教好像没人敢乱用。于是在道门的典籍中,把神识改成了离识,即脱离于人体之外的意识,倒是描述到位意思贴切。不过大概一千多年前修行界出了位天下无敌的乔异人。因为此人实在太有名,所以他在思念早逝的亡妻时,顺口便把离识改成了离思,便应者如云。到如今,除了最古板的道门释经者,没谁还记得离识这个词汇。
但并不是说具备了离思,就能修行。离思只能生于先天,但受制于天赋,大多数身俱离思者也只是在身体力量、速度、技巧等方面异于常人,仅此而已,修行界通常管这种人叫蒙童。但并不是蒙童就可以修行,还要参加道院试。天下五大道院,除了中院和南院之外,其他三所道院每三年一试,蒙童还要通过试前考核方能参加。能通过考核参加道院试的蒙童,十不存一,能通过道院试的,百不存一。只有通过考试进入道院学习的蒙童,才能被称为修行者。传说中修行的境界分为九重,有九重天之称,可见修行破境之难。修行者只有突破第三重境界才有从道院毕业的资格,而道院的学生终其一生能够毕业的,也是十不存一。
就这样万里挑一脱颖而出的修行者,不过是方才从九重天的初境走出的懵懂幼儿而已。九重天的第四到第六重境界被统称为中境,身处中境的修行者,没有了道院的悉心呵护精心教导,道殿又高高在上不理凡尘,只能靠自己去摸索,拼天赋拼勤奋,更重要的是拼机缘。而侥幸能够越过中境这道门槛一览众山小的,一千年下来也没有几个。
当然,除了道院的事李校尉知道的还靠点谱,其余的都是传说……
所以修行者绝对是种濒危珍稀生物。就拿燕国来说,过去的五百年间就曾有近百年无人能从道院毕业,连能考进道院的也只有十几个,至于蒙童则不少见。就拿宁城来说,总共五百来个兵,就有四个蒙童,此时居然都在北城门楼子里:李校尉显然就是个天赋很烂的蒙童……或者说是老童,能力不明。那个叫大熊的壮汉和叫三只眼的火长蛮力惊人,而叫小猴的瘦子一手飞刀玩得出神入化。
修行界有句话叫做离思即天赋,天赋即血统。天赋和血统决定了修行者的前途和命运。像大熊和三只眼出自普通农家。天赋也极其普通,离思自发不过尺余,释放不过丈。即便如此,他俩能将两百多斤重的石锁舞得虎虎生风,较之普通人不可同日而语。而小猴据说祖上出过修行者,天赋也确实高出一筹,不仅奔跑迅疾如烈马,而且腰缠十二把小鱼刀,百步内刀无虚发,弄死大熊跟玩儿似的。至于李校尉,曾自吹自擂出身马邑李家,那可是北方有名的修行世家,他的离思水平看起来确实最高,但是能力不明,也没见他显露过。而且离思虽是天生,但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像李校尉这样整天花天酒地不事操练,只一年间离思从二丈退到丈二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李校尉告诉他,传说中的修行者,离思自发可达数十丈,全力释放则方圆数里内无论****草木、地形地貌,一动一静纤毫毕现,尽收眼底。离思自发不可隐藏,不可收放,所以修行者一旦相遇,彼此间的天赋、道法、以及实力的高低几乎就是双向透明的。基于这个理由,修行者之间的冲突和战斗少之又少——谁强谁弱瞅一眼就全知道,还打个什么劲?
“你一闭眼,能看多远?”
“呃……一百多里地总有了吧……”
“你是修行者?不对,修行者哪有你牛啊,你是大修行者?”
“屁!我连道院门朝哪开都不知道,修什么行,小爷就修理蛮子行。”
“所以啊,问题就来了。”李校尉又灌了一大口高粱白,咂巴咂巴嘴说道,“虽说老子懒得修行,宁可当个老童,但也是见过修行者滴银。人家一进咱卫所的辕门,老子坐在正堂上就感到一股王霸之气扑面而来挥之不去。而你小子呢,跟你处了两年多,除了在你身上闻到酒气脂粉气银子味儿还有啥?可你偏偏一眼能瞅出一百多里地,这说明啥?”
“说明啥?”
“嘿嘿,这只能说明你是魔教妖人!”
“给我说说魔教呗,日后我认祖归宗也方便点。”小兵嘿嘿一乐,全然无压力。
“滚一边去,老子是军头,又不是道院的裁判官,哪管得到魔教的事。”李校尉再灌一口酒,眼珠子骨碌骨碌一转,脸色突然变得很邪恶,“嘿嘿,我突然想起来了,剁掉一个蛮子脑袋,将军府才赏一两银子。西边葛家寨的老马头几年走了****运,巡逻捡回来了个跟你一样半死不活的家伙,交上去居然被查出是个魔教妖人。然后你猜怎么着,道院居然赏了老马一盘子金饼子,一盘子啊!我要是把你也交上去……”
“滚你的老犊子!”小兵虚踢一脚,闪得李校尉差点扔了酒坛子,于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