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并没有因为这对兄妹的逝去而消失。
安生有些茫然的开始在这个世界游荡。他想要离去,却不知如何离去,所以只好游荡。
又不知过了多少岁月。某日,安生在一片密林中,找到了一间小屋。屋中,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在分娩。屋外,一个年轻的猎人抱着三四岁的男孩焦急的等待着。
当安生看到小男孩的一刻,他便明白这个男孩又是一个他。尽管这个男孩的五官还没有完全长成,一张小脸留着些肥痴。
屋中传出婴儿的啼哭,然后安生知道这代表另一个花药的出生。
密林中的猎户一家,迎来来第四个生命。年轻男子从他的妻子手中接过新生的女婴,把她抱到小男孩面前。
小男孩有些懵懂的伸出手指,指尖轻轻触碰女婴萝卜干一样的手臂,像是在触摸一件精美易碎的瓷器。
女婴在父亲的怀中咯咯的笑了。
安生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一家,不知为何却有些难过。他突然明白,无论时间如何流淌,或长或短;无论人们如何生活,或悲或喜,一切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没有人能够看得到他,他也不能触碰到任何人。那么对于这个世界而言,他本就是不存在的,被放逐于外的存在。
安生找不到离开这个世界的方法,所以他只能继续一个人默默看着这一世的安生与花药。
他再一次看着男孩慢慢长大,同他的父亲学习打猎农耕。
他再一次看着女孩慢慢长大,同她的母亲学习织布刺绣。
他再一次看着时间带走男孩女孩身边一个个的生命,最后又带走男孩与女孩。而安生仍然只是那个孤零零的看客。
安生终于明白心中最大的不安是什么,这是一种名为孤独的情感,这是一座名为孤独的地狱。
具舍颂所言:孤独地狱,各别业招。或多或少,或二或一。差别多种,处处不定。
当看到这一世的自己又一次被人埋进土里,安生发狂似的跑到悬崖上,然后想也不想的跳了下去。
耳畔有呼啸的风声,安生不停的下坠。这悬崖也不知多少高,安生也不知道自己下落多少时间。
最后,一声巨大的响声,仿佛是巨人在一面庞大的巨鼓上狠狠的敲了一记。安生狠狠的砸进了地面,砸出一个人形的土坑。
无数细微的尘土飞扬而起,安生的眼中清晰的看到这些尘土乍然飞起又飘然落下。然后他有些绝望的从土坑坐起,看了看完好无损的四肢,再一次确认在这个世界中,自己不会老亦不会死。
无奈的安生只能继续在这个世界中游荡,一次次找到这个世界的自己与花药,一次次目睹着生离死别。
花开花落,潮涨潮生,孤独的感觉随着时间变得更加强大,渐要占据安生整个心灵。
安生不停的尝试着离开这个世界的方法,用不同的方法来杀死自己。这个过程并不好受,但是无论他怎么做,都没有办法结束自己的生命。
安生只能变得越来越麻木。
流年似水,逝者如斯。已记不得是百年还是千年。
这一世的安生却是个腰缠万贯的富商。
这一日,安生看着这个少年多金的自己,带着巧笑嫣然的花药,坐在一架奢豪马车上,被一群佣人拥簇着,驶向远方。
马车被赶得很急。安生渡步缀在马车之后,不疾不徐。
这一行人翻山越水,却是来到寒山寺前。这是所千年古刹,背靠寒山。寺院青砖铺就,古柏参天,有钟声悠扬,有香烟缭绕。却是个极好的去处。
各处殿堂,鎏金铜瓦,檐枋彩画。内中各有佛像栩栩如生,或卧或坐,或喜或怒,意态如生。
寒山寺深处,有一座响铜殿。这一行人入了寒山寺,便径直走到响铜殿中。
响铜殿内正有和尚开坛讲法。那和尚名叫拾得,生了张方方正正的脸,披了件方方正正的袈裟,方方正正坐于蒲团之上。
拾得是这一带有名的得道高僧。
响铜殿中密密麻麻坐满了人,有僧有俗,俱是仰慕拾得和尚之名,赶来听他说禅解道。
安生跟在一群人后,走入响铜殿时。那拾得和尚正与众人讲解《坛经》,“智慧观照,内外明澈,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
于这孤独炼狱沉浮不知几世,对于这个世界的事情本已没有多大兴趣的安生,在听到这句话,尤其是“解脱”两字时。麻木不仁的心脏,被悄悄拨动了一下。
他抬头向着拾得和尚望去,满是倦意的眼中有了些许的光亮。
拾得和尚拨动念珠,继续说道:“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
安生若有所思。这段话告诉人们达到解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