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2 / 3)

,金军自静安镇(今南京西北)渡江北归,北返时放火焚烧了建康城。天会八年(1130年),岳飞在牛首山设伏,岳家军就地取石,垒筑工事,伏击金兵。牛首山大捷后,乘胜追击,将金兵驱逐过江,收复建康。完颜宗弼军遭到宋岳飞部的袭击,金军损失惨重。宗弼从江南北还后,便主张不再南下攻宋,足见黄天荡之役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天会八年(1130年)秋天,金太宗调右副元帅宗辅统帅陕西诸军攻打川陕,完颜宗弼率本部奉调前往。九月,宗辅进兵洛水,以娄室、宗弼为左、右翼督统,并进合击,拉开了富平之战序幕。而当时的宋朝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也以刘锡为帅,集结了刘锜、赵哲、吴玠等将领统率的数倍于金兵的大军,以层层包围之势,与金军在富平(今陕西富平县北)展开决战。

是役,南宋名将张浚、刘琦、赵哲、吴玠并秦凤路经略使孙渥以熙河路经略使刘锡为都统制将马步兵十八万,号称四十,五路其发集结于富平,张浚坐镇邠州督战。战役中宋军把完颜宗弼统率的金军作为进攻的重点,攻势凶猛,宗弼军被重重包围,从中午战至黄昏,力战而不却,牵制了宋军的主力,为扭转战局赢得了时间。金将赤盏晖全军覆没、大将韩常被射伤一目,死战不退。

此时的金将完颜娄室找到了宋军的薄弱处——赵哲统率的宋军,于是以其所率的所有精锐骑兵冲击赵哲军,赵哲军一触即溃,娄室与宗弼合兵掩杀,金军士气大振,致使南宋十八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金军乘胜追击,以少胜多,取得了富平之战的胜利。

是役,一方面由于张浚自恃强大,判断失误,没有利用敌弱我强,且敌军兵分两路的失误,果断发动攻击,贻误战机,另一方面也由于完颜宗弼的剽悍勇猛,牵制了敌人主力,最终以金朝大胜而结束,南宋尽失陕西五路大部分地区。

富平之战后不久,完颜娄室病故。宗辅以完颜宗弼为右翼都统,阿卢补为左翼都统,分别招降陕西尚未攻下的州县。

天会九年(1131年)正月,宋泾原、熙河两路均为金军所攻占,宗辅返回燕京,宗弼成为陕西金军统帅。十月,完颜宗弼率军自陕西取四川,途经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遭到扼守和尚原的宋吴玠、吴璘军顽强抵抗,金军溃败,宗弼身中流矢,甚至“剃其须髯而去”,将士死伤大半,这是宗弼从军以来最惨重的失败。

天会十一年(1133年)十一月,宗弼再次发兵,击败吴璘军,夺取和尚原。公元1134年(天会十二年)二月,率军攻打入川门户仙人关,被宋吴玠军击败,退兵凤翔府(今陕西凤翔)。三月,宗弼由陕西返回燕京。宗弼见吴氏兄弟善战,便不再与其力战,专以智取。直至公元1141年(皇统元年),宗弼致书宋高宗赵构令吴氏兄弟退兵,方才不战而胜,放心控制川陕一带。

天会十二年(1134年)金命伪齐刘豫,遣军攻占襄阳府(今属湖北襄樊)等六郡。五月至七月,宋命岳飞率军收复襄阳等六郡。九月,完颜宗弼与伪齐军联合向两淮地区发动攻势,遭到韩世忠、岳飞军的坚决抗击,后因金太宗病危,金军渡淮北撤。

天会十三年(1135年)正月,金太宗驾崩,金熙宗即位,立即着手对金朝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宗弼是辅助熙宗进行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

天会十五年(1137年),完颜宗弼升任右副元帅、封梁王。十一月,废“伪齐”政权,将政令收归朝廷。废刘豫为蜀王,于汴京设行台尚书省。

天眷元年(1138年),领三省事宗磐、宗隽在朝廷专权,外结左副元帅挞懒,将河南、陕西地割还宋朝。对此,宗弼在朝内支持宗干等人坚决反对。

天眷二年(1139年),金熙宗以谋反罪,诛宗磐、宗隽,解除挞懒兵权。拜宗弼为都元帅,封越国王。

天眷三年(1140年),挞懒与宋人交通受赂事发,熙宗命宗弼诛挞懒,加封他为太保,兼领燕京行台尚书省。因宗弼之请,熙宗又发动对宋战争,出兵夺回原交还宋朝的河南、陕西之地。由于河南、陕西各地守将大多是金、“齐”旧官,金军攻来,纷纷迎降。

一月之间,金军攻取河南、陕西大部,宋岳飞等部退到颍昌(今河南许昌)以南地区,宗弼顺利进驻汴京。

宗弼企图趁势占领淮河以北地区,又挥军南下,在顺昌(今安徽阜阳)败于宋刘锜部,在郾城、颍昌大败于岳飞部,宗弼险些被俘。形势对宋朝极为有利,岳飞也乘胜进兵,大有收复河南进攻河北之势。但宋高宗下令岳飞班师,于是宋军全部撤出河南。

九月,宗弼入朝,是时熙宗南巡到燕京,左丞相完颜希尹亦在随行百官之中。宗弼欲还元帅府(驻祁州),饯行宴会上,希尹与宗弼言语相忤,宗弼大怒。次日向皇后裴满氏辞行时,详述其事,言希尹有不轨言行。宗弼走后,皇后向熙宗奏明,熙宗派人追回宗弼,许宗弼诛希尹。遂杀希尹及其二子,又杀了希尹的心腹右丞萧庆及子。翌年,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