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锦囊妙计(2 / 2)

袁隗道:“事情的经过你们也都知道,老夫就不提了。今天早上皇上一定会和朝臣商议这件谋反之事,这很可能就是我们最后的机会。谋反案件向来从重从快,若是我们应对的不妥当,说不准今天午时皇上就会处斩士人们。所以还请各位才俊想出一个应急的办法,先将早朝的这一关应付过去。”

“一定要证明这份名单是假的。”何颙说道。

袁隗点头道:“这个是自然。”

现在讨论名单是真是假没有意义,士人们想要救出同僚,无论如何都要一口咬定这份名单就是假的,即便他是真的也要把他说成是假的。

但问题就是出在这里,现在时间这么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去调查这份的名单的真伪。更为糟糕的是如果士人在朝堂上硬要说名单是假的,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皇帝肯定会想,你们这样声嘶力竭反应强烈,那这份名单一定是真的了,如果是假的你们为什么要怎么过激。

士人们要面对越抹越黑的这个困局。

皇上能有这样的心思很大原因是宦官率先发难,让皇帝有了先入为主的意识。皇帝主观上就站在宦官这边,自然看士人的任何激辩都觉得他们有欲盖弥彰之嫌。

后院的高官们就是陷入了两难之中,觉得这件事是老虎咬刺猬,无从下口。他们实在是想不出什么破解之策,才让袁隗来袁绍这边,看看袁绍这帮子青年才俊能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想法。

听着曹操等人的辩论,曹宁似乎感觉自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皇帝的想法。

皇帝如果潜意识里觉得这件事是假的,心自然会向士人这边偏,到时候再看这份名单就会觉得这东西怎么越看越假。

一旦有所怀疑,皇帝就会让人调查,看看到底是哪个胆大妄为的家伙敢蒙蔽英明神武的自己。

只要缓过去今天早朝的这一关,后面的操作空间就大的多了。名单的真假其实没那么重要,即便是假的,只要士人影响力够大,自然能把黑的说成是白的。历史上这种颠倒黑白的事多了去了,到时候士人心里还没点逼数吗?

对于士人的影响力曹宁还是很有信心的。再怎么说现在也是士族政治的次黄金时代,他们此刻拥有的影响力,绝对比秦朝的赵高要高出一大截。

那么现在的关键就是如何潜移默化的改变皇帝的立场。

过了一遍自己脑中的想法,曹宁觉得可行。找来一枝笔,打算给皇帝写一份奏章。

可是笔墨一落,曹宁忽然发现自己的字太难看了。

在现代的时候曹宁钢笔字都写不顺溜,更别说写毛笔字了。

而且汉隶的书写方式和简体楷字区别很大,曹宁短时间内很难转变过来。

忙乎了半天,曹宁只得放弃,打算抓一个壮丁为自己代笔。

一直生闷气的曹操成了曹宁的最好目标。

“阿瞒,过来,给叔……我写几个字。”

“写什么字?”

“费什么话,让你过来就过来。”曹宁不由分说把笔塞到了曹操手里,把曹操摁到了案前。

“从前呢有这么一个人家……”

曹操只写了一个字就停了下来。“就这么直接写吗?不转成文言?”

曹宁想了想。“就这么写。”

曹宁口述,曹操笔录,动静虽然不大,却把袁隗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文章的内容很特别。

费了半个时辰的工夫,亲戚俩才把这个非常扭曲的故事完成。

何颙袁绍目瞪口呆,袁隗却一拍巴掌道:“好办法。”

好办法?何颙袁绍不知道袁隗为何有此言论。难道是要把这东西呈给皇上,可这也太儿戏了吧,满篇都是市井之言,毫无文采不说,故事还是胡编乱造,天下有这么荒唐的文章吗?

袁隗向着曹宁躬身一礼道:“公子是曹家的人吗?”

让这么一个长辈给自己行礼可是折煞曹宁了,曹宁急忙回了一礼,将袁隗扶起道:“小子正是曹家的人。”

“老夫先代被诬陷的士子谢过曹公子,等这次危机过去后,老夫自当登门道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