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借力一跃而起,跳上院墙,还好院中没有养狗,一旦惊动此行泡汤。
一个小院共三间大瓦房,寻找的正主就坐在院中,身侧还有一男一女,院中挂了七八只灯笼看得清每一个人脸上的神采。
女子梳着妇人发髻,正在为苏启布菜倒酒,举止言行并不轻浮,排除青楼女子身份,另一名男子年纪约在十四五岁,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沉稳。
如果不是慕云多盯了男子几眼,差一点有可能忽略最重要的一环,对方看向首位苏启的眼神满满的孺慕,再配上出口即叫爹的画面,不难推算出其人身份。
慕云从左到右仔细打量苏启与男子的相似之处,还真找出两处,眉眼有几分神似,不放在一起做比照一般人很难往细处思量。
苏明杰过了年十六岁,眼前的男子十四五不就说明前者出生不久已经在外有了妾室,啧啧当真艳福不浅。
女子的容貌身段确实比府里宋氏出挑,更显大气婉约,到更像世家小姐之流,细心观察还真能找出几处,不会是这一位家中落破走投无路,才用自身的才学哄得苏启晕头转向。
下方的一家人和和美美有说有笑,桌上的酒菜用尽,三人起身往屋中去,自有仆妇上前收拾一桌子残羹冷炙。
借着阴影的遮掩,慕云自墙头跃上屋顶,小心翼翼踩着瓦片挪到屋顶正中,取下两片瓦开个天窗。
“我儿样样出色为父只待你中一个小三元光宗耀祖。”苏启考教儿子功课,非常满意不吝惜夸赞。
“老爷可别一个劲的夸,再这样下去心思该浮躁了。”女子坐在一旁亲手煮茶赢得满室馨香。
“你教导有方,儿子才能沉下心读书。”苏启当然不会忘记女子诸多付出。
“好好努力缺什么为父让王安送来。”苏启十分看重这个小儿子,如若不是条件不允许,哪能放其母子二人在外过着清苦且没名没分的日子。
“说到底是我的过错。”苏启望向母子二人满面愧疚,“委屈你们了,等往后……”
“老爷何必说这番话,我们母子并不缺衣少食,再贪就是不知足。”女子很会说话哄得苏启愧疚渐深。
“爹要是可以多来看看儿子和母亲。”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在母亲的熏陶下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搏得更多的关注。
“会的。”苏启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道,“府里不安稳,等到时机成熟再接你们母子回去。”
“坊间多谣传,老爷不必忧心妾身和孩子。”女子听了不少传闻苏府现阶段已然成为八卦的中心。
“传闻不可尽信,儿子不会为此徒增烦恼。”男子表态露出最为值得骄傲的一面。
“为父的好儿子,等你中了秀才上次的许诺不会变。”苏启未能久留,不多时便离开,坐上来时的小轿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