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1 / 2)

“自然疗法不仅仅是煮姜糖水,针灸、拔罐、刮痧、按摩都是自然疗法之内的。”

“这些行为经过学习和考试总比没有经过培训考核的人要靠谱吧?”

“卫生部的通知还是有道理的。自然疗法无处不在,根本就禁绝不了。”

“考试合格就可以取得执业医师证了吧?”

“好像只会这些的人取得不了执业医师证。”

“谁说的?有按摩医师证。”

“我听说,卫生部已经公布了两批药食两用的药品清单,有好几百味中药呢。”

“卫生部就是瞎搞,药品就是药品,公布什么药食两用清单啊?”

“这你就不懂了吧?很多的中药就是天然食物,同时也是药物。当然需要医疗行政管理部门来甄别了。”

“对,像鲜姜、大枣、桂皮、薏米你还不让老百姓吃了?全部当作药物管理起来?”

“不仅仅是薏米、大枣,像绿豆、白扁豆、豆豉、茯苓、大葱、大蒜都是食物,也都是药物。”

“SC江油还把附子当做蔬菜来吃呢!”

“是吗?这个中医药真的不好管理,怎么和食品搅到了一起了,怎么管理啊?”

“要不,怎么叫做‘药食同源’呢!”

“按照中医的观点,我们每一天都是在和生死做斗争。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走向死亡。

你今天抽了一支烟,就是向死亡跨了一步;你今天吃了一顿饭,就是向生靠近了一步。每一天都是在生与死的斗争中度过的。这就是阴阳。”

“其实,卫生部的这个征求意见稿,就很有见地。自然疗法客观存在,就应该放开。”

“就是,你不放开,老百姓也要经常使用,这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说,江油县就把附子当做蔬菜吃。”

“比如说,我爸爸给我煮姜糖水喝。”

“可是,医生这个行业必须是要管理起来的。职业准入是必须的。”

“对于西医确实是这样,对于中医这种‘药食同源’的自然疗法,使用准入制度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我认为食疗这块可以放开,但使用中医药行医治病还是需要准入制度的。”

“那使用药食两用中药治病呢?”

“比如说,菜籽大夫、瓜果大夫?”

“真他妈的不好办。”

“放开就对了,有什么不好办的?”

……

吕叶看了这些讨论,他心中一动,他明白了:

这个卫生部的通知一定是杏林系统修改社会背景搞出来的!这就是杏林系统部分修改了社会背景。

不过,这个修改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这个修改具体有什么意义呢?

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了:

杏林系统既然选定了自己,并且把影响引导杏林江湖作为一个总任务,交给自己去完成。那么,现在网络上的争论和探讨,自己就应该去参与,就应该去构建自己的影响力。

他略略沉吟了一下,发了一个通知:

杏林一叶开微博了!

微博的栏目暂时定名为:《吃货天下》!

今天开始上传第一篇文章,欢迎大家围观!

吕叶上传的第一篇文章是:‘生死冤家:菠菜与豆腐’

微博一开始就讲了一则轶事: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有一次乾隆皇帝轻车简从、微服私访。走到乡下时肚子饿了,就找到了一个农妇家里去吃饭。

而农妇做的菜就是菠菜炒豆腐,乾隆吃过之后感觉非常好,于是,乾隆就问农妇:这是个什么菜啊?

农妇回答说:这个菜叫做‘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

并且给乾隆解释说:你看啊,豆腐用油一煎,煎出金黄色的外皮,这就是金镶白玉板了;红根的菠菜炒熟之后就成了红嘴绿鹦哥了。你看像不像?

乾隆听了这么文雅的名字,那是龙颜大悦,赏了农妇不少的银子。

那么问题来了,菠菜与豆腐到底能不能一起吃呢?这也是近代营养学界争论较大的一个话题。

……

吕叶的这篇文章一发出,立马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的讨论:

“快看啊!杏林一叶发微博了!”

“微博?是讲阴阳五行的?还是治病的?”

“什么呀!说的是菠菜与豆腐,题目叫做‘生死冤家’。”

“杏林一叶不是搞医疗的吗?他怎么写蔬菜了?”

“杏林一叶自己说,他治病的水平有限,吃的水平无限。外号: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