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人们发现自己看小挺村长有点走眼。在村里的喇叭里,不再是田头那熟悉的声音,换成了张小挺那清脆的声调。连乡里的原来是女乡长的女书记都在会上表扬张小挺会工作。散会后女书记还对老田说,老田张小挺也是你带得好,这一点值得肯定!田头笑笑没说什么。因为田头知道内情,张小挺干村长还真欠点火候。但这段时间张,张旺子有事没事就去张小挺的小店里去坐,两人都快成了一个人了。别人也有人说张旺子的闲话,几辈子没干过村长,这现在干不了了还指手画脚,也不嫌讨人家的厌。张旺子听说了,坦言道,我就是爱干,咋的了?村里的干部咋啦?就不兴有点精神追求吗?
田头碰上能说张小挺和张旺子好的场合就讲他们的好话。用他自己的观点,威信不仅是干出来的,也是大家帮着竖起来的。那天老村长从省城回来办点事,老哥两谈起现在的村委又发了一通感慨。就是把他们弄上位的迟了,看后边这几年把咋们累的。这村里就是这,谁说离了谁不行,那都是胡说。看当年***他老人家去世那年,多少人都忧虑以后可该咋办价?后来咋?邓大人人家当家日子还不越来越好么。我发现你这人就是有股死不要脸得劲,你我算什么?敢跟人家那样的伟人相比哩!哎!你也别太小瞧自己。就是那吹牛逼的话,我村长咋?村委会是一级政府哩!。。。。。。
清明节,又到了给祖先烧纸上坟的日子了。王莹回来了!找见村里张姓的几个长辈说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全村人在上完坟之后,搞一次村祭。消除多少年形成的因时代变迁造成的家族之间的误会和怨隙。
这个倡议已经发出,咱村籍的许多人都纷纷响应,包括外甥旁支的人。事越弄越大,村里成立了以王莹为主导的,各大家族为代表的组委会。整理了村子的历史脉络,各家族发展经过,名人故事等等。大家都说可算是见识了啥叫人才了,十四天就出了一本书,名叫《咱村的人应该姓咱》。
村祭那天,乡里派人来了。县文化馆也派人来了,县志办也派人来了。在村东头的的醒目处,用喷塑绘制的王莹为本次村祭写的序言。咱村据考最有可能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始姓为张,迄今也为村中第一大姓,约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一点三。。。。。。走过春秋,超越不了时代。各姓氏间的磨擦和纠结错综复杂,连绵不断。可他们都没有因此离开这片土地,他们的根都深深地扎在了这里————咱村。
时至今日,咱村很多人提及自己的姓氏,还以一种很外道的口气在强调我姓张,你姓王。请问?那我们这些,地主和贫农成分结合而生就得后代,究竟应该姓什么?如果让我们给咱村人冠上一个共同的姓氏,那大家觉得应该是什么??????
我倡议,在咱村村祭日这一天,无论是还幸福的生活在村里的土著。还是珍视自己血统的旁支。见了面都要问这样一句,你姓什么?让我们统一口径回答:我姓咱!!!!!!!!
村落文化万岁!
为塑造村落文化而付出的人们万岁!万万岁!
村祭仪式的高潮即将到来时,在乡里女书记的陪同下,县委书记闻讯特来参加。田头赶紧让人准备纸笔,县委记挥毫泼墨写下这样一副对子。。。。。。
咱(读作子奥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