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打工了,家里的地谁来种?”
苏母反问道。
“全都交给大伯!”
苏澈几乎是脱口而出。
在农村,土地就是一切,关乎温饱,然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就算是天星镇这样的偏僻地方,业已基本解决了温饱的问题。
换而言之,对于苏澈这代人来说,温饱不再是问题,发展才是未来的关键,甚至他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父辈和子孙辈的生活环境。
不过,这些道理太过深奥,父母暂时还不能明白,苏澈便从浅薄的地方入手分析:“现在种地能赚几个钱?全家年收入能上万就已经算是大户人家了吧?但是,如果是在城市里,就算再不济,一个人的年收入也有两万,如果是两个人的话,至少四万……”
苏澈情知父母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只要他分析一下经济,再加上收入对比,他们能立即明白。
果不其然,苏父和苏母相视了一眼,眼中的神情有些动摇了。
毕竟儿子是在县城里待过的,他自然知道外面的情况。
其实,苏澈故意隐瞒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消费水平,农村和城市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但话又说回来,苏澈只是打算将父母忽悠出去,倘若死守老家,不仅经济将会严重滞后,就连思想观念也会随之落伍。
“可是,像我和你妈这年纪,还能找到工作吗?”
苏父的头脑比较清醒,不免担心地问道。
“当然可以,现在这个社会,工作岗位从来不缺,老爸你完全可以进厂,或者当个门卫什么的,而老妈可以去餐馆当服务员!”
苏澈娓娓道来,好像是在为父母规划今后的道路。
“可是,地里的小麦快熟了,缸里还有几百斤玉米、稻谷和麦子,还有几头猪崽和二十几只鸡鸭鹅兔……”
苏母仍然想着她和苏父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粮食和副业。
“尽快处理掉!”苏澈斩钉截铁地道,“实在不行,大方点儿,送给大伯他们家!”
苏母还在犹豫,眼睛斜瞥着苏父,是想争取一下苏父的意见。
“我觉得儿子说得没错,我老早就不想待在家里了,只是担心你干不动这么多农活,如果两个人一起出去打工,相互有个照应,这也很好!”
苏父总算开了窍,苏澈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不过,地里还有那么多粮食,全都送给大哥家,确实觉得有点可惜!”苏父话锋一转,“不如这样,我们先把家里的东西处理了,然后再一起出去!”
“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
苏母立即附和。
毕竟,父母这大半辈子都是待在农村,小农思想,根深蒂固,一时半会儿也扭转不过来。
此事还得缓缓图之,不能操之过急。
苏澈点了点头,以示支持,顿了顿又道:“等高考成绩出来,填报了志愿,我想先去李都市看看,找点事情做,挣点儿生活费也好!”
“好!”
苏父苏母并不反对。
在父母的眼里,苏澈就是个古代的书生秀才,手无缚鸡之力,哪能干这些地里的活儿。
更何况,苏澈几年不干农活,内心还真有点拒绝。
另外,苏澈始终担心九月四号的到来。
因为,在前世,父母就是那天同时去世的。
虽然苏澈拒绝了李玲涵,也就斩断了因果关系,但他不敢肯定,是否还有其他的因果,联系着父母去世那件事情。
所以,在这天来临之前,他必须做一些事情,彻底断绝所有跟这件事的关系。
至于如何断绝,其实苏澈心里也没谱,毕竟命运这东西,飘渺无踪,捉摸不定。
不过,苏澈早就有了初步的打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