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忏悔者(1 / 1)

1066年1月4日,伦敦陷入雾霾包围当中。北风像恶狼一样嚎叫着,追逐着匆匆的行人。

爱德华国王脑部出血,时昏时醒已经半个月了。北方叛乱给了老国王致命的一击。他悲哀地发现,自己的话还是没有人听,也帮助不了宠爱的托斯托格。

国王命人将自己抬到呕心沥血修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哈罗德代国王主持了这所大教堂的献堂仪式(献给神),又代国王主持了圣诞节庆祝活动。他要求外地的主教和贵族留下来,等候大事发生。

晚上,爱德华穿着修道士的麻布衣服躺在床上,半睡半醒。房间里很安静,国王却觉得有什么异常。他睁开眼睛,吓了一跳。

两个高大粗壮的人站在床边。他们一身黑衣,裹着脑袋,看不到脸。

“你们是谁?”老国王惊恐地问。

“我们是传信者。因为英格兰的子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上帝要把这片领土交给恶魔。”

“不!这些罪行都是我造成的,要惩罚就惩罚我一个人吧。”

“你认为上帝没有做出正确的决定。”

“我不敢!上帝是仁慈的,他能原谅我们吗?”

“如果被雷电劈开的大树能够复合,长出绿叶,上帝就会把和平还给英格兰。”

说完,两个人倏地消失不见了。

“你们回来,都是我的错。”爱德华国王刚抬起头,就重重地倒在床上,剧烈地咳嗽着。

第二天上午,埃迪斯王后、哈罗德兄弟和大主教都来了,围在爱德华身边。

“大主教,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国王。”爱德华有气无力地说。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您更虔诚的君主了。”斯蒂根德说。

爱德华拉着埃王后的手说,“我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我对你的爱,不是丈夫对妻子的爱,是父亲对女儿的爱。”

埃王后开始哭泣。这是一场政治婚姻,她是一个牺牲品。可悲的是,她连女人的乐趣都没有享受过,连当母亲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爱德华转头看着哈罗德说,“我把王后托付给你了,替我好好照顾她。”

哈罗德点点头。他怕国王不行了,连忙问,您把王位传给谁?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上帝说,上帝说,英国王位将交给,交给-”可怜的老国王话还没有说完,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众人竖直了耳朵,爱德华再也没有说话。

《编年史》写道:

身居王位的爱德华,统治英国之君,

向救世主交上他那正义的灵魂,

这位清白的国王总是心情欢快,豪气如云,

高贵善良,仁慈严正,保卫着他的祖国和臣民。

直到突然之间,痛苦的死亡降临,

将如此可亲的一位君主带离人世,

天使们将他正直的灵魂带进天国的荣光之中。

爱德华经常悔罪,悔过,被称为“忏悔者(Edwardtheconfessor)”。

基督教徒要经常忏悔。而忏悔这两个字,还是一个佛教词汇。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最缺少的美德当中,忏悔排在第一位。有相当一些国人,摆出一幅老子就是没错,你能拿我怎么地的嘴脸。

有的人问临死的亲属,有什么想吃的就吃点吧,以后就吃不着了。

有的人问临死的亲属:这辈子干过什么缺德事快说说吧,以后没机会了。

一个人临死之前,不是再往嘴里放什么,放多少。而是从这张嘴里,能说什么,说多少。

爱德华因虔诚、仁慈,包括保持处子之身,被天主教会封为圣人。

在《权力的游戏》当中,泰温·兰尼斯特问即将加冕的托曼,“成为明君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托曼第一个回答是:“圣洁(Holiness)。”

在当时,欧洲国王的最高荣誉,就是圣。

在当时,中国皇帝的最高评价,就是仁(“为人君,止于仁”)。

三年前(1063年),在中国历史评价甚高、却少人知道的宋仁宗去世了。

和宋仁宗相关的事迹有狸猫换太子(宋仁宗就是太子)、包公、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就连一贯自负自大的乾隆皇帝都说,平生最佩服三位帝王:康熙、唐太宗和宋仁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