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风。
他才知道淑英当年的死果然有蹊跷,而且肯定与兴安郡主有关。
可他追问细节时,闵小弟就怎么也不肯说了,说是不能违背姐姐的遗愿。
他只能像当年一样,熄了追根究底的心思。
后来,当时的恒郡王到牢里问他:闵家姑娘是怎么死的?
他心痛难忍,却无言以对。因为他确实不知道闵家妹妹是怎么死的——他只知道必然与兴安郡主有关。
因为杀人之罪,他被流放到了凉州。
重回旧地,他不再是意气风发的武状元、永昌候世子。他身上没了官职,脸上多了一团流配囚徒的刺青。
时间一天天过去,京城的一切记忆,似乎都在慢慢淡化。
杨家并没有将他出族,他父母还在操心他的婚事。
可他现在只是一个流放边境的戴罪小兵。好人家的好姑娘不会嫁他;不是好人家的好姑娘,他父母又替他委屈。这事就一直拖着了。
几年后的一天,闵小弟竟然借着游历的名头,千里迢迢地跑到凉州来找他喝酒。
酒过三巡,闵小弟有了一点醉意,对他说:“杨大哥,我已经给我姐姐报仇了。”
杨景岳手一抖,问道:“你怎么报仇的?”
闵小弟眼中泛起了一点泪光:“你不用知道我是怎么报仇的。你只需要知道:我已经报仇了,我姐姐在九泉之下应能瞑目了……所以,你也可以放下我姐姐了。”
杨景岳沉默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闭目问他:“我是不是很窝囊?”
闵小弟抹了抹眼泪,执起酒壶给他斟满了一杯酒:“不是,你已经做了你该做的、能做的事。我姐姐并没有真的嫁给你。她的公道,自有闵家人去讨。”
——————
闵小弟想:若没有杨景岳灵堂杀人之事,那个女人就不会成为杨家弃妇,不会名声臭大街,不会被皇家厌弃。
若非走投无路,她不会嫁给曹白功,也就不会被卷入曹白功的谋逆案,不会被强行送到普惠庵出家。
如果她没有做尼姑,自己也不会有报仇的机会。
因为闵家虽不如杨家门第显赫,却也是家大业大、顾虑重重,不是那种可以不管不顾、一怒杀人的江湖亡命之徒。
普惠庵是皇族家庵,位于南苑之中。
虽然先帝和当今皇帝都很少巡幸南苑,可那里毕竟是皇家禁苑,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出的。
闵小弟冒充某富商之子,设法结识了南苑的几名太监,其中就有一个负责给普惠庵送补给的太监。
他借口倾慕昔日的兴安郡主,重金买通了那个送补给的太监,用美食、美酒、各种热闹见闻勾起了那个女人对红尘俗世的眷恋,诱使她产生了逃出普惠庵的想法。
将近两年之后,那个女人终于耐不住出家人的清苦生活,与他里应外合,逃出了普惠庵。
然后,她就落在了他的手里。
他拷问出了当年的全部真相。
他让她加倍承受了他姐姐当年受过的所有屈辱和痛苦,最后将她挫骨扬灰……
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姐姐瞑目于九泉之下。
尽管他这样做了以后,觉得自己也不再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