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从来没有专门为母亲写过点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深深的理解了母亲为这个家所付出的全部心血和带给她的血与泪的艰辛。长大了,也走远了,越来越有一种情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涌上心头,那就是家的感觉。我终于明白老师的那句话,有妈就有家,就有温暖,就有依靠,如果妈不在了,家就只是空荡荡的房子了。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不仅仅是感恩和孝心,更是一种对温暖和依靠的依恋。
母亲的脾气总是非常大非常的火爆,这样的性格让我一度的讨厌和排斥,所付出的对抗方式就是逃离和沉默。所以我从小沉默寡言,这样也在我的性格里形成了内心细腻,考虑周到的品格。因为我更多的是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然后用心去思考。每天每刻都有新的信息在我脑海里翻滚,小小的心灵里时刻激起大浪,时刻平静的害怕。除此之外,我的第二种方式则是往姥姥家跑,喜欢姥姥姥爷对我的百般疼爱和呵护,在他们那里,我才真正的找到了被尊重和没有压迫的感觉。我时刻的感受到姥姥姥爷对我的照顾和对我要求的满足。我喜欢在姥姥家的炕头等待着姥姥端来的早餐,喜欢独自一个人在炕头想象着以后长大后开着大汽车给姥姥姥爷拉上一卡车的蔬菜水果和吃的,喜欢在炕上的窗口等待去放牛的姥爷的归来,然后欣喜的喊着,“阿牛,阿牛,阿牛回来了”。那种欣喜是最天真最干净的快乐。当然,在我记忆的一部分也有长大后姥姥告诉我的一部分。从姥姥姥爷的身上,我学到了如何去爱,如何让爱的人感受到我的爱,以至于到后来,我把他们曾经给我的爱我照猫画虎的复制到我的爱情上面,我相信,我的爱人和我也能感受到相似的爱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姥姥姥爷是对我爱教育的启蒙老师。
母亲的一副强硬的外表之下,到底还是有一颗脆弱的心的,可我在小时候却并不理解。母亲穿着朴素,年轻时留着乡村时候的大长辫子,个子不算低,却极有年轻气盛和好强的精神,心甘情愿的为了家而吃苦流汗,却不说任何服软的话。另外对生活的细心则是她的最大的特点,总是把钱花在每一个不得不用的地方上,没有最省,只有更省。这也是我曾经最痛恨的地方,让我陷于恐惧而抑制之中。嗓门高的她会让我不得不屈服,不得不害怕,还好却有着深明大义并且善解人意的理智,这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那就是我只相信真理,别人的强迫和无理取闹我可以置之不理甚至可以真诚反抗,我相信人性的美,但也憎恨有些人的肮脏,我的错就是我的错,我绝不否认,不是我的错,谁也没办法让我承认。我用善良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可爱的人,去奉献每一个淳朴的人,只要他是好的,就是我的朋友,只要他是坏的,再大的威逼和利诱都不会激起我的一点善良之心。似乎我的心只为好的人开放,对于不好的人,就埋藏着太深太深,没办法也没力气拉的出来。这啰嗦的一切,是母亲对我的遗传,也是现实中母亲的影子和性格。
如上述所说,心智还未成熟的我对母亲只有讨厌,躲避,甚至想着生活没有意义还不如一死了之,但我又没有死的勇气,而且在内心深处隐隐约约觉得母亲并不希望我死去,假如我真的死去,她也一定会伤心的。所以,我在坚忍中度过着一天又一天。我不敢反抗什么,因为我知道必须去完成,我没有自我的被尊重的权利,接到的总是务必完成的命令,我没有自我支配的零花钱,因为在母亲眼里,我本不该有这样的权利。关于这些,则影响了我在性格上的一些弊病,因为在家庭的压迫之下只好把力量发泄在生活和学习上,从小到大,也慢慢的越来越随心所欲,不论是谁,都不能阻挡我寻找自由的脚步,因为我不想被世界也扣在牢笼里,我极力的冲破,哪怕头破血流。在金钱方面,我也并不知道如何理财,上大学了才知道,自己能一下子拥有这么多生活费并且可以自我支配的快乐,那种感觉让我欣喜了好长时间,幸运的感叹到离开家真好。我也希望把钱用在每一个有意义的事情上,不浪费,不挥霍。因为我明白,那贫瘠的家底没有一点让我挥霍的资本。就是这样,我在成长中,完成了华丽的蜕变,我终于重获自由,终于离家许久,终于没有耳边的唠叨,终于没有压力的尽情遨游。
母亲和姥姥姥爷的对比和关照,是形成我性格的必要养料。就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推波助澜的直逼我含着眼泪远航。我想重新回到姥姥姥爷身边,再享受那种由里向外的温暖,享受那细微的关心和平凡的有意义的日子。我的好奇心是我随着姥爷上山放牛的满足,可以漫山遍野的跑,可以举起双手抓住那云朵,可以在亲切的泥土地旁挖着陷阱异想天开,可以摸摸牛的双角,可以直扑姥爷的怀抱。至今想起那孩童时光,我真的欣慰而感动,一股热泪拼命的打转在眼角,快乐而伤悲。因为姥爷去世已经十年。怎样的哭泣都无法弥补心灵的脆弱,我的依靠从此不在了,我的温暖从此就砍掉了一半,我再也不能爬他身上安心入睡,哪怕是一会也好,不能了,永远的不能了。我在那刻恨死了这个世界,为什么老人总是命短,为什么连无耻的野鬼都要把我的温暖拔掉呢?真理呢?公平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