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诡异的货郎(1 / 3)

少年正锦时 (他年) 3913 字 2017-12-14

时下四国北燕、南陈、东宋、西楚相安无事十余载,华夏十三州倒也称得上歌舞升平一片祥和之色。只是今年一句在士林流传甚广的话一语道破了这盛世隐患,北燕外患,西楚掣肘,南陈无主,东宋士贵,寥寥八字将这四国各自的困境一一道尽,有人称这八字评出自神秘的饿龙阁,甚至就是那位看似无所不能的白丁先生所说,当然真假无从查究。

北燕、西楚是四国中势力最强大的二国,两国的处境也最为相像,两位国主都在盛年且精明强干,手下文臣武将也都是一时之杰,可无奈北燕北有金羌、西有卑戎,西楚则是南有蛮夷,北面世人所称的剑州,是真正的无主之地,这些年实力愈发强大的卑戎诺是挥鞭南下,北燕好歹有燕州西面的伏龙亭障挡上一挡,西楚就只能真刀实枪的上去干了。

南陈开国皇帝陈兴布过世已有五年,南陈仍然没有立国主,只因陈兴布临死前的遗诏太过唐突世人——他要将皇位传给当时不过十六岁的侍酒慕容青麟,这位至今不知是男是女的神秘人物不知道给当世枭雄陈兴布灌了什么迷魂汤,陈兴布虽无子女但子侄众多怎么着也轮不到你这个外人吧?可先帝的遗诏你又不能不遵从,不然即使你上位也难平众口不是?所以,南陈的一众大小官僚就想了一个折中的法子——麟年幼,暂不立。

不是我们不遵守先皇遗训,而是您的这位继承人年纪太轻不能服众,先在基层锻炼几年再说吧您,只等日后时间一长这件事情的热度过去了再做他算。

所以偏居一偶的南陈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早已经暗流涌动,要不是身边那几位虎视眈眈的邻居实在是抽不开手,这南陈早就被瓜分的一干二净。

世有北佛南道东西儒之说,并不是因为东宋三州有号称独占天下读书种子八斗的豪气,也不是四大书院中名头最大的东林书院在这里,而是已经深入到金陵最古老的东城墙墙根发黑的泥土中的名士文化。

左羊国最后一位德宗皇帝被困在号称可守三年固诺金汤的金陵城中,顶不住那些平日里羽扇纶巾铮铮风骨名士“留城,保人,大浮屠”的劝说,金陵被围第三日既开成投降,雄赳赳的大晋铁骑进入金陵城的那一刻德宗皇帝突然大悟,他一手握着最心爱的岫岩玉奁,一手拿着南阳玉卮留下了那句有名的“轩鹤冠猴,名士皆可杀”撞柱而亡。

后大晋无道、天下伐之,将华夏十三州多如牛毛的士族门阀狠狠的蓖了一遍,曾有粗略统计短短七年,东宋三州当时的一等天字号世家豪门十去七八,次一点的世家也消亡过半有余,但十几年下来东宋似乎又回到了好清谈喜饮寒食的名士时代,那些爆发于东宋初期的新贵努力的通过联姻、结拜、献金等各种手段向硕果仅存的大世家靠拢形成了新一轮的士族门阀,继续在东宋把持着用人和政治命脉,所以东宋不仅是士贵民贱的问题也是士贵皇轻的问题。

北燕西楚两国之间的商贸税金比北燕和东宋还要低,世家名门的锐减给那些手握黄白之物又有政治野心的大商贾机会,遵循了上千年的士农工商,大有换了天的架势,当然最多也就是士商工农,最重商贾的北燕皇帝戚威刚,就曾一手握着大儒藤国本的手一手握着资助北燕重修燕京城墙的商人李千名的手,颇有深意的对现任帝师笑道:“这天下终究还是你们读书人的天下啊。”

商人李千名唯有陪着干笑,同样是修筑城墙投机政治,西楚的那位和自己合伙做过生意的钱茂修掉了项上人头和亿万身家,自己好歹换得了从四品的少府少监,关键是眼前的这位大儒滕国本等明年一开春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的远房侄子后,就是真正的亲家关系了,那位年轻人虽然家贫但人长的很精神,又做得一手好文章可以说前途无量,以后论起来谁高攀谁还真不好说。在李千名看来玩政治和自己贩绫罗绸缎是一样的,要低买高卖,要会炒冷灶要会抬一手,当然李千名自认自己最宝贵的品质就是有自知之明,那军国大事毕竟要比商家买卖复杂的多,咱外行人就少参与内行的事。

北燕和西楚的驿道前身叫燕山古道,也是茶马古道的一个分支,燕楚两国都对这条驿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北燕是每隔三十里有驿站,西楚更加夸张每隔二十里有驿站,每隔十里就有歇马亭,每隔六十里就有可供驿卒和马匹休息的驿馆,还有专门照看道路两旁植被的护林卒,驿长全是军队上退下来的老兵,有的甚至之前已经做到了副将。

在大晋之前,驿长都是由地方豪强担任,别小看了这个不入流的品衔,大晋之前的七国中,驿长基本上都是终身制免除一切徭役,那看护卫国皇帝专用道直道的驿长甚至还发放三个免除徭役的名额,这不仅是大字不识也能过把官瘾的问题,而是切切实实的利害关系。这驿长中最有名的孔立夫曾是梁国的宰相也是帝师,谏言被贬成了岭南五尺道的驿长,这在驿长中都是混的最惨的,因为这五尺道,是真的只有五尺

,因为背靠毒水潭,所以孔立夫给自己起了一个毒水老人的雅号,后来大晋灭六国,晋帝亲自来请这位老夫子出山,孔立夫纵身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