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唐代的官话 期盼(2 / 3)

募了众多蜀地百姓为兵,可是教官还是那些人。

任何士兵,都要听懂以关陇口音发音得号令,反正军队里面,真正用的就那么些口令,用旗帜都能代表了,更别提语言了。

经过最初得混乱,目前新军正在紧锣密鼓得训练中。一部份人正在走队列,左右不分的情况,比起语言来说,根本不算什么难题。

另外一部份,正在练习刺枪术。会练习这个,是因为刺刀也发明出来了。刺刀得出现,代表了火枪可以脱离其他兵种得保护,独立成军了,不再是那种需要长茅手配合,或者需要令配腰刀得军种。

刺刀术,有几个关键,一个关键是钢材要过关。不然这刺刀只会害死士兵。其次,就是至少要有一定得精度。目前大唐采用的就是,在火枪顶部装置卡榫,与刺刀尾端能符合。对准,装上,一转,就可以固定在火枪顶部,还不影响射击。

刺刀,在中国出现的挺早,据说在明朝,就有在火枪上插上短茅用于刺杀。可是西方,最早得使用纪录要等到一百多年以后了。不过,中国人始终都没有发展出可以射击也可以厮杀的刺刀,也真奇怪。

欧洲国家,大概要等到十七世纪中,才有正式的使用刺刀纪录。在此之前,一直都是长茅配合火枪手进行作战,最有名的就是西班牙方阵。

而到了十七世纪末,发展出了套在枪管外面得套筒型刺枪,正式标志了火枪的广泛运用。又过了十多年,十八世纪初,法法与普军得战斗,法军首次用刺刀冲锋,战胜普军后,刺刀被广泛运用在火枪上,长茅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唐军也是一样,本来李忱用长枪取代陌刀阵,用强弩、长枪和刀盾得组合,来建立新唐军。可是火枪发展得大幅度跃进,让这种改变,变得很没必要了。

不过,好在努力也没白费,李忱这样乐观得安慰自己,反正长枪是刺,刺刀也是刺,当初训练长枪,没白费功夫。还有队列训练,还有纪律的要求,也不是作白工。

当然了,最重要得就是民族精神得灌输,让士兵知道自己因何,为何要战。这是一个尝试。尝试看看唐人,能不能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一只类似于现代那种,枪尖上带着主意得军队。如今看来,是非常成功得。

如今那些士兵,刚好都可以成为一个个种子,扩军之后,正好把这个小小地火苗,传递给其他人。

‘圣人。’‘石老将军。’,李忱来到校场,没有通知任何人,不过还是惊动了负责操演得石雄,向李忱来见礼。李忱挺担心他的身体,进来越发不好了。

说实话,当初如果没有他和刘沔这两位老将,当初神策左军根本不可能建立。李忱不过是纸上谈兵得主,小虎他们虽然在神策左军混过一段时间,也看过一些兵书,可是真正让他们自行操练,就想练出一只强军,根本不可能。

多亏了两位老将军,依照他们多年丰富得经验,拾遗补缺,才让神策左军快速成军。如今,刘沔过世了,石雄身子也差,李忱很担心两人走了以后,找谁来主持。

‘老将军多保重身子,小虎他们也快回来了,以后这些事情,就交给他们来办就好了,老将军可是这只军队得定海神针阿。’,李忱这样说道。

‘哈哈,不妨事,不妨事,大丈夫生当马革裹尸,如今我这老兵不能上战场,能死在新军里面也不错。’,石雄爽朗得大笑,虽然声音虚弱,可是还是透着一股威风,像是一只老迈得雄狮一般。

石雄不以为意,继续陪同李忱参观训练中的新军。秋天了,今天的天气还算凉爽,可是作训中的士兵,各各汗流浃背,拚命得拿刺刀,刺眼前得假人,时而刺,时而在教官得口令下,退步格档。

如果实在不是丢不开,李忱不会让石雄出山,不说别的,单拿这刺刀术来说,就是老将军带着一干军中技击高手,固定下来得。依照他们丰富得战场搏杀经验,配合刺刀,研发出可以适用各种情况得刺刀术,共分三十二招。目前校场上,新兵们挥汗苦练得就是这三十二式。

除了刺刀,还有横刀术,为了避免刺刀断掉,或者近距离来不及装上刺刀,又或者在极为狭小的地方肉搏,刺刀施展不开。每人都有两把刺刀和一把陌刀。至于盾牌,也还是保留了,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装备。

大概就是原先神策军得刀盾兵会保留下来,现在还不是后世那种,全面火器化的时代,也许还有近距离白兵、乱战的机会,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加上反正当出刀盾兵也练了那么久,浪费可惜得心态,在新军里面,还有刀盾兵的存在。视情况,也许以后再慢漫淘汰。

过了这处,远方可以听到砰砰不断得响声,这是实弹训练了。火枪兵,就是要大量实弹才能练出来。李忱当然也不吝惜。不过,这些都是些老兵。只有老兵有机会实弹射击,那些新兵,先把队列和刺刀术练好再说吧。

再过去,声音更响亮了,这是炮,几十门大炮,在校场上闪耀着光辉,前面是一堆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