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肉孜节(2 / 3)

话改养牛羊,还把那些虏来得人口,全部交给商队,让他们把人带回大唐。

天知道,那个商队是不是转手又把奴隶卖给了其他部落,何必呢?只许唐人用草原奴隶,不准草原用汉人奴隶,这些汉人奴隶,心灵手巧,使用起来可比草原上那些粗笨得牧民好用多了。

『如果是以前得天可汗,不严重,可是如今这位,就严重了。』,天可汗,之前诸部大败于唐,为了巴结大唐,他们又赶着把“天可汗”,这一名头给李忱送来。于是,天可汗就代表了大唐皇帝,无论是以前得,还是现在得。

『这次肉孜节,听说大唐要遣使来责问我们。』,看到自己儿子这么这么蠢,老者叹气,这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种,还是这孩子小时候,不小心被他摔到那次,把脑子给摔笨。

『遣使?这肉孜节就是赛马得日子,遣使责问什么。』,肉孜节是突厥人得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盛会。秋高草长的时候,人们聚集起来,联络感情,互相交易物品,一同游戏,未婚男女相亲,是一个大日子。

如今又称赛马节。因为大唐兴起赛马运动,各地都建了赛马场。肉孜节,本来有赛马得重头戏,后来演变成,肉孜节表现出色得马,可以参加大唐赛马大会。

这是草原人,翻身得大好机会。要是赢了比赛,会有丰厚奖金,奖金之高,绝对是一个牧民,一生都赚不到的钜额数字。甚至,如果狠下心,把获得名次得马给卖了,一家人都可以过上好日子。

所以,这肉孜节,赛马节一年比一年盛大,每个人都卯足了劲,一定要获得名次。即便只是带马去长安走一遭,都不虚此生,都有向人家吹嘘得资本了。

也就是因为如此,这肉孜节,每年都会吸引各部头人来参观,大家不约而同得,邻近这一天,会停战,让大家能放心得过个好节。可如今大唐要遣使来,看来这日子要不好过了。

『唉,遣使来所谓何事。就是为了草原商队旅被袭击,以及当初说要放归大唐奴隶,却没有作到这件事情,天可汗遣使来责问得。』『这样阿,这真糟糕。』,古乐图也不由得面泛忧色,这大唐军队,虽然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塞了,可是奚部例外,他们生活的地方就是在大唐家门口。

大唐若是真的遣使责问,首先倒楣的就是奚人了。一次张仲武,另外一次就是前几年那次,奚部虽然没有太大损伤,之后还捞得不少好处。可是唐军威势,早就深深烙印进草原汉子得脑海中。别的部落或许不打紧,可是在唐人家们口的奚,绝对会先倒大霉。

『大唐皇帝,不见得真的会为几个人动手吧。』,对于古乐图侥幸心态,老者摇头不说话,只是忧心得望着西南方向,那是长安的方向。

草原上的事情,大唐如今没多少关注,关注重点都在长安,李忱正在长安,对大唐官制大整顿。

三省六部,名存实亡,除了制度本身不是有意识得合理分工外,更重要得是,执行起来太麻烦。三省中,中书省草诏,门下省监督,尚书省执行,认真做起来,就是麻烦而已。

执行政务,不可能一次到位,结果就是公文在三省间转来转去。三省长官必须反覆多次的草拟、封驳、审定。这还不是他们自己讨论,都还要问皇帝的意件,公文还要等皇帝被覆。最后才交交尚书省进行实行。

这就形成一个问题,必须要有勤勉得皇帝和臣子,不然那个环节拖到,就会造成整体效率得低下。或者,三省间互相推托,扯皮,整个效率不可避免的会低落。

这也是为什么,三省制度衰落得原因,太没效率了,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皇帝又重复了之前三省制度形成得步骤,用自己亲近之人,比方说翰林学士来执行政务。

又或者,直接让中书省负起全部责任,中书省秉持皇帝的意思,拟诏,执行。实际上,虽然三省六部,一直到明初都还有影子,可是,那都是名义上得。

宋朝,中枢就是枢密院和中书省,元和明初,也都是只有中书省,根本没其他两省得地位。

李忱针对这种情况,做了一个改动,他把唐代的政事堂,正式列出,取代了中书和尚书两省,成为大唐得政令执行机构。

政事堂,在唐初就出现了,最初是为了让三省长官,有个协商政务得地方,太宗皇帝设立了政事堂。最初是在门下省,宰相都去哪里商议政务,省得公文来来回回跑,耽误时间。其后,因为权责转移,从门下省移到了中书省,直到如今。

现在,政事堂功能日渐扩大,成为一个中枢中的中枢。从宰相议事的地方,变成大唐实际上得政务决策,并执行的机构。成员由宰相组成,内设吏、户、兵、刑礼、枢机等五房,分别统领大唐六部职责。

政事堂,设有秉笔宰相一名,称执政笔,本来是负责处理政务,后来演变成类似明代内阁首辅那般,算是宰相首脑。这个职务因为在安史之前,被李林甫和杨国忠长期把持乱政,故而在安史之后,规定这这职务轮流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