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科研(2)(2 / 3)

了一声:“我知道了老师。”

犹豫了下,宋洪兴叮嘱:“也不能一点不紧张,提溜着点,你要知道固体推进剂自带氧化剂,一旦接触到火星子,点燃后几乎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灭火,后果你明白的。”

说话间,一位穿着工作服的男人走过来,他看着得有五六十了,头发因为长期接触火药脱落大半,掺着灰白,脸上表情纹深刻。

宋洪兴看到他挥挥手,对程迟音介绍:“这位是带你的师傅,王昌。”

“老王,这是我学生,你多上点心。”

程迟音喊了一声“王老师”,王昌看她一眼,略略点头:“跟我过来吧。”

程迟音跟宋洪兴拜拜,高高兴兴走了。

宋洪兴不放心地看着两人走远,叹了口气:“可千万别出事,出事了我可要提头去跟容老爷子谢罪。”

路上王昌问了下程迟音的课程情况,见她理论知识掌握得扎实,心里略微点头。

“固体燃料最特殊的点在它的燃烧是从内侧到外侧,推进剂截面形状决定了不同的火箭燃烧参数,可以讲咱们的火药雕刻也就决定了火箭路径。”

到地方后,王昌交给她一叠图纸,点点图纸介绍起燃料截面情况。

这些程迟音上课就听老师讲过,但这会儿到了实地同一线师傅交谈,感觉变得更加切实起来。

王昌点着图纸,又拿过一个略缩模型示意。

谈及自己专业时,这位表情刻板的师傅情绪显得丰富很多:“你看这个11角形的横截面,比起圆形在纵向上暴露的表面积要大得多,所以将第一段燃料设计成这个形状,就是为了刚起飞的时候,诶一股大劲儿——上来!等这段烧完,就是后面的圆锥形燃料,推力变小缓慢爬升。”

程迟音趁机问了些自己有些模糊不太清楚的地方,王昌用着接地气的语言跟她解释。

一连讲了几个小时,程迟音收获颇多,眼神亮晶晶看着王昌,期待他继续讲下去,十分自然地开口:“师傅,后面呢?”

王昌没想到她精力这么好,自己讲累了,喝了几口水,去拿刀和练习用火药模型:“该说的你们老师上课都讲过,我这补充事项也说得差不多了,后面关键还是实操练习。”

程迟音接过东西,看到王昌拿了同样的一套坐在她对面,显然是要示范了。

王昌:“在雕刻前要用超声波探伤仪和放大镜一平方毫米一平方毫米地检查过去,一个裂纹和气泡都不能放过,然后才是雕刻。你记住,雕刻这个过程不可逆,一刀切下去划痕深了,那行,这个药柱就废了,谢罪去吧。”

他举起刀,朝程迟音示意了下自己拿刀的手法,看她做对了,继续说道:“即便你的同事不怪你,但是雕毁一根药柱带来的经济损失,咱自己心里也过不了这道坎。”

“所以精度很重要。至少要将药面精度操作到0.5毫米内才能真的投入到岗位进行工作。”说完这句,王昌开始动刀了,“我先教你最基本的拿刀推刀,让我看看你可以将精度控制到多少以内。”

程迟音仔细观察他下刀的力度角度和切削的幅度。

他在工作的时候仿佛是在面对一件最精细的艺术品,每一次下刀都很稳。

示范的几刀停下后,程迟音闭眼回想,在脑海中重新构建一遍他的动作,良久,她睁开眼睛,在王昌的视线中开始雕刻。

她的手纤长白皙,和药面形成鲜明的反差。

王昌盯着她雕刻出来的药面,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一眼可以看出这药片的误差不超过0.5毫米。

这已经能达到国际通用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了,也就是说只要能将误差稳定在这个数值,程迟音几乎可以当场上岗,问题是这还是她第一次进行火药雕刻,动作规范方面还有相当大的进步余地。

为了求稳,他们中心都是要求精度稳定控制在0.4以内才可以上岗。

王昌毫不怀疑再接受一段时间的训练,程迟音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关键是这姑娘手稳,稳得要命,丝毫不抖,盯着火药的眼神冷静沉稳,比机器还要机器。

如果待在操作室内还能保持这样的冷静度和心理素质……他脸上深刻的表情纹似乎都舒展开来。

*

一个月后,程迟音将雕刻误差控制在0.3以内,她练坏了好几把刀,此时切削下来的药面薄到可以透光。

王昌对她的精度和稳定性赞不绝口,在近期已经带着她进入到操作车间,让她在旁边学习观看。

穿上防静电工服,触摸门口铜棒释放身体静电后,程迟音跟着王昌进入操作车间。这个操作车间足足有十来米高,一次只能进入两个人,站在其中时有一种压迫感传来。

王昌戴上导静电手环,小心翼翼进行着雕刻工作,这是程迟音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真正的固体火箭燃料。

她记住了王昌的每一个动作,记下燃料横截面的设计标准,同时她也在脑海中模拟着不同横截面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