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了么?”许多陈家村的人都是安安稳稳过了这些年,即使这两年挨饿,但也没想过就要弃家出走了。
“值钱的东西都带上,带不了的藏好了,咱们宁可保险些,去躲躲,也不要像瓮中之鳖一般,被杀了吃肉。”村长断言道,他听他爹说过干旱的残酷,许多没有人性的,干旱饿极了,连自己的亲人都毫不犹豫吃掉。
村长的威严还是很重的,陈家村的族人基本都听他的。
陈如松回去后就将村长的意思说了。
“那我娘家那边怎么办,能跟着一块么?不行,他们还是跟着几个伯伯更好。”她四个伯伯,虽说关系不算特别密切,但都是亲兄弟,总比跟陈家一起的好。
“对,岳父岳母还是跟着杨家一起,我晚上去提醒一下。”流水村一般都是跟着他们陈家村行事,既然他们要走,流水村自然也不会留着。
陈如松想想法很是,杨家得知陈家村的人要走,当即也下了决定,去山里躲躲,他们并不需要跟村里人一起,光是还算亲近的杨家人就有几百号人,跟着村里的人反而是累赘。
杨家打算跟着陈家村,但是并不要求融进去,只是结伴而行,这世道毕竟不太平,人越多越好。
之所以不与流水村其他姓氏一起,是怕到时谁也不服谁,惹出矛盾,毕竟都要一块走,要有个带头的人,但流水村几个大姓,不是一家能定下的,而跟着陈家村,两边不合在一起,就不存在多少矛盾。
人越多越好,也与陈家村村长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爽快的答应下来。
后日就出发,解决杨家之事,杨稔和陈如松夫妻俩赶紧准备东西。
因着买粮食,家里的存银已经所剩无几了,只有一两碎银子和几百文铜钱,带在身上也不重。
粮食和衣物是要带的,如今还没到最后关头,该拿的东西一定要拿上,免得之后想要却没有。
“一套最好的棉被,咱们最体面的衣裳,厚实的鞋子,还有刀具,带个铁锅......”
“嗯,咱们多拿些,放在驴车上,之后若是上山不方便,就将车架解了,东西放在驴背上驮过去。”能多拿些东西,谁不想,幸好买了驴,否则这会只能拿上小部分东西。
“还有吃的,如今天气不冷不热,咱们多弄些干粮,路上不一定方便开伙。”想到要进深山住,杨稔既忐忑又兴奋,忐忑的是山里野兽多,兴奋是因为深山吃的东西应当多一些,不用想如今一般,整日都在担心粮食。
“打火石要多备一些,之后只怕不好出山,咱们得在山里待上许久,如今天下即将大乱,有些不能自己做的东西得多备上一些。”别的不怕,就如果没了打火石不能起火这一点是不好解决的,光是人力想起火,手搓起泡了都不一定烧得起来。
“明日你约些族人一起去镇上买些必要的咱们做不出的东西,他们家里也是要的,如今还是结伴而行的好。”有些东西确实要买,如今不买,日后只怕更不好买。
翌日,不用陈如松去约,村长就已经想到了每家每户是要买东西的,他将青年男子都聚集起来,分出三分之一去镇上买东西,留三分之二的壮年男子在村里守着,如今不太平,不能觉得没乱到这里就掉以轻心,说不得什么时候就来了。
这个时候,刀具已经没有出售,在各地起义军多起来时,刀具就被官府管制起来,索性自家还有两把镰刀,两把锄头,菜刀也还是很锋利的,有这些也能撑几年。
除了打火石陈如松买了好几个,绣花针他也买了十几根,针还没被管制起来,毕竟没什么杀伤力,买的十几根粗细都有不少,日后衣裳总要缝缝补补,还要纳鞋底,多备一些总是好的。
而衣裳家里多的是,还不一定拿的完,陈如松也就不买布,至于吃食,如今大街上是根本看不到有卖的,一旦有卖,那是一刻钟不到就被抢完了。
至于盐巴,还有卖,自家已经囤积了不少,但想着日后不好买,陈如松还是买了一些。
就买这三样东西,原先的七百多文铜钱,已经只剩下两百多文了,盐比较贵。
看来看去,也没什么东西能再添置的,一行人手里的银钱也并不多,因此没多久就回村了。
这日中午,杨稔做了一顿充足的午饭。
陈如松有些惊讶,这些日子,他们夫妻俩除了让儿子吃个七分饱,两人都只吃五分饱,省粮食。
“怎么做这么多?”
“吃的咱们都要带走,有些多,今日和明早,咱们都吃饱,少带一些,而且吃饱了才有力气赶路。”辛辛苦苦囤积了小半月的粮食,自然得都带走,但粮食多了有些打眼。
原来如此,陈如松明白了,“好,你多吃些,这些日子,日日都没吃饱,亏着身子。”
“咱们都一样,你也要多吃些,不着急,到了深山,总会有吃的东西的。”杨稔一直相信天无绝人之路。
午饭一家三口吃得一本满足,许久没能吃得这样饱了。
吃完午饭,夫妻俩开始收拾东西,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