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宜城之战「二」(1 / 2)

新世界计划 吴淼水 2664 字 2022-10-16

“来人啊,把东西带过来!!!”

随着盛安国一声令下,他的亲随带着几个人将好几辆马车赶到了大军阵前,随后一名亲随爬上装载着好几口大箱子的马车之上解开绳索,就好似这事情他干过许多次一样,只见他对着最上面一口箱子就是一脚。

随着那口箱子摔落地面,箱扣脱落里面白花花的银子顿时散落一地,但那名盛安国的亲随却没有停止,接连从马车上将剩余的箱子踢翻下来。

很快,两军阵前就堆出来了五座半人高的银山,站在最前面几排的梁国军士看着这一幕两只眼睛都快要瞪出来,整个人都是一副贪婪的神色。

在这前几排的人群里,并不都是盛家的嫡系人马。

实际上整个梁国边境将领打仗靠的都是自己家仆,尽管他们明明拥有合法的数万人编制,但实际上他们真正拥有的军队比字面上的会少很多,而这少出来的那部分自然就是用来吃空饷的。

这些空饷一部分用于打点上级维持关系,一部分用于养活精锐的家仆军,这些才是整支军队中最精锐的军士,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有着过硬的战场素质。这些将领就是靠着这些家仆军与周围的草原人以及蛮族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外族势力的小规模冲突中获取功劳,然后再依靠这些功劳升迁到更高的位置,捞更多的银子。

当然,战争不可能永远都是小规模冲突,一旦遇到大规模战争,那就使尽各种手段临时招募新兵充实空出来的编制,就像是盛经业现在正在做的那般,战场之上让这些临时招募的新兵当做炮灰去消耗敌人,然后再让手底下的家仆军严阵以待,等待关键的时机做出最致命的打击,然后获取最大的功劳。

可以这么说,整个梁国边境都是这套打法,大家都是这么玩的。

而带起这套打法新思路的,其实就是盛家!

至于朝廷上纸面的编制,那些东西看看就好了,兵部纸面上北疆应该已经派遣了二十万大军过去了,但在段颖实际的手中,也就七万多人,而且这七万多人中的一大半还是因为各军看到段颖新上任,知道他的厉害,所以才临时征召的新兵,真正能堪一战的不过三万多人,剩余的那些临时招募的新兵,既没有盔甲也没有武器,甚至连根打狗棍都没有,真就是赤手空拳的。

所以,现在梁国面临的局面就是,兵部葛飞林一边在朝廷上用华丽的北疆大军数字迷惑梁王迷惑朝廷,另外一边却是每任北疆的经略、都督都会面临的无兵可用的现状。

每每出现大败的时候,实际上兵部统计的都是纸面上的数据,所以经常会出现什么梁国十几万大军被阿拉格两三万人击溃,但实际情况可能梁国大军的实际人数最多只有五六万人,若是真有十几万大军,按段颖的说法,就是拿命堆也能堆死阿拉格这些人了。

段颖为啥每逢出战总是想凑足五万人才能出来,因为按照边境这些将领的这套玩法,只有当人数达到五万人的时候,整支大军里才会拥有一支人数达到上万的精锐战斗力,这一万人都是各军将领带来的家仆军,这些是真正的精锐。

而这一次盛安国带过来的四千人其实就是这些精锐,这四千人包括了自己的班底,收编了弟弟盛经业的班底,还有通过人脉关系联络北疆各军将领以及地主豪强家中收罗过来的家仆军。

当然,最核心的战力还是盛安国与盛经业自己的嫡系两千五百人,这些人都是属于他们盛家的私人武装力量,他们的来源很复杂,有些是花银子招募进来的,有些可能是北逃而来的通缉犯为了躲避追捕加入进来,也有些是周边各族的蛮夷,因为自己的部落被其他大部落吞并了,流落出来的,这些人不同于大户人家的家奴。

实际上他们不应该算作奴,更多的应该算作所属将领的家人或者说亲戚,这些将领实际上对他们十分的好,几乎达到有求必应的地步,不但待遇是普通军士的十倍以上,甚至只要成为家仆就发老婆发安家费,有些将领宁愿自己过的清贫一些,也要满足手底下这些家仆的需求。

因为只要满足了这些人的要求,一旦遇到战事危急的时候,这些家仆就会以死相报,盛家兄弟的父亲就曾经被阿拉格数千大军包围在一处小土坡上,后来是他带领的五百家仆拼了命为他杀出了一条血路逃出生天的。

俗话说得好,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这些家仆军是真的好用,忠心也是非常的靠谱,唯一的缺点就是每个人都好似一个小型的销金窟,那是相当的费钱。

盛家兄弟俩的父亲是最擅长培养这类家仆军的人,他在世的时候,干儿子就收了五十多个,手底下的家仆多达八千之众,可他逝去之后,他的两个儿子盛安国与盛经业却是没有将这个制度继承下去,直到十几年后,他们遭遇了第一次大败,这才想起来父亲的那些家仆。

但此时这些家仆早已经散的散死的死了,他们只能从仅存为数不多的家仆家中的二代三代中重新选拔取用。

这些家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