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师父心里有我(1 / 2)

师父当年授我琴艺前,师姐曾说过,他在大战结束回到王府后,总是夜夜抚琴,独自感伤,他的琴声永远都是悲大于喜。

而此刻,师父的琴声只有一望无尽的悲凉,就如同击打着门外竹窗的山间寒风。

杨邵说,师父心里有我。

我原是不相信的,可在南萧相处这几日,我也逐渐看清师父的真心。

后来,琴声停了,雨却怎么也静不下来。

我听到他的脚步声,从院子一步一步走到我房间门口。

我缓缓起身,走到门前。

他止步于门外,我和他只有一门之隔。

我们谁都没有推开那扇门,就像我们谁也没有推开自己的命运。

他听了一夜的雨,我便陪他听了一夜的雨。

待到天明之前,师父才徘徊着离开。

我开门时,脚下是一卷布帛,那布帛我再熟悉不过,从前师父每次征战回来都给过我这样一卷,那是他收集的降将用印。

这次一别三年,王军一路北上,他们一定又打了不少胜仗。

我从前把收集降将用印当成一种乐趣,可经历过这次雍城之围才知道,师父每日生活在怎样的刀光剑影的里,每一个印章都是鲜艳的红,凝结着战场上千百条无辜性命淌出的鲜血,也系着师父的安危。

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收到降军用印。

今日渡江过后,师父回西州,我随广陵王去晋城,一别两宽,可我该如何安好呢?

离开书院时,雨已经停了。

小书童追出来说,“殿下,先生说他也曾像你一样在娘子门外看过一夜的雨。”

“你家先生还说了什么?”师父问。

“殿下竟然猜到先生还有话说?”小书童诧异。

“他的脾性我最了解。”

“先生还说,后来他二人就成亲了。即使当时夫人家里为她许过一段婚约,可先生不顾流言蜚语,毅然决然地选择站在夫人身边,二人私定终身,情志不移。”

小书童歪着头,似在想桓先生的话,又说,“先生说,殿下昨夜的琴声就是心声,不曾后悔是假,情根深种是真,殿下虽然已经错过,可哪天若真寻到机会,不妨为自己活一次。”

一路上,我们心照不宣地没有开口。

在上船的那一刻,师父突然叫住我。

“时宜……”

我停下脚步,回头看向他。

“你那日问我的问题,我或许此生都没办法回应你。”

虽然早就知道答案,可听到他亲口说出,我的心像被揪住一般闷疼。

“但不管你在哪里,是什么身份,还是和以前一样,你等捷报,我守边关,一切都不会改变。”师父眼含泪意,勉强笑着。

渡江时,我一眼便认出了那船夫。

他笑着说,“我与你们小夫妻可真是有缘,去时我送的,现在回来还是我接的。不过,看你二人的神色,小娘子的父母没有同意你二人的婚事?不应该啊,这位公子……”

我还沉浸在刚刚师父于江边说的那番话中。

“船家,你日日在此渡人,可有听过或见过什么有趣的故事吗?”师父打断船夫的话。

船家来了兴致,笑道,“这江河畔呀,故事可多着呢,长江上流的支流乌江,就有西楚霸王项羽别虞姬,还有西施救国后被沉了江。”

我接过船夫的话,“也有人说,她是和心爱之人泛舟五湖,归隐山林。”

“看来小娘子喜欢欢喜的结局。”

“西施不仅是一代美人,她的救国之举更算得上一代英雄,江山易主常有,而英雄千古,她不该落得沉江的下场。”

“小娘子懂得真多,也有人说她是失足落水被淹死的。”

“自古以来都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功成身退,带着她隐居山林,岂不比前面两种结局更美好?”我认真计较起来,师父于北陈而言,又何尝不是一把良弓……

“结局遗憾的不必讲了。”师父沉声说。

“那就讲英雄,四年前,北面的小南辰王挥兵南下,打到了这个江边就驻了军,他与南萧的一位郡王共同携手,打造了一座小楼,其后盛邀西南部族,西面和北面的首领,前来此小楼议和。”

“定疆楼。”师父说过,当年就是他和南萧二皇子,也就是现如今的凤阳王不愿见南北陷入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二人一拍即合,在陵江边上修建了一座定疆楼。

也正因为他二人理志相投,师父才会将二皇子留在南辰王军中,从惺惺相惜的敌人变成并肩作战的知己。

“姑娘也知道吧,当年这事儿可是南北两岸的一段佳话。”

“小南辰王和南萧郡王依图定疆,翌日五人毁楼而去,留下了十年互不相犯的君子之约,保了北陈和南萧这些年来的安宁和稳定。”我接过船夫的话。

“对,姑娘说得没错。那楼啊,就建在那儿呢。”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