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南下杭州(1 / 2)

秦霄作为穿越之人,毕竟略懂一些宋朝的历史。

他知道此时成就大事的时机并未成熟。

要想富国强兵,势必进行一系列的革新。

而这必将触动很大一部分位高权重者的既得利益。

所以也必将会遭遇难以想象的重重阻碍。

远的不说,就说庆历年间,范仲淹推行了富国强兵的庆历新政。

最后就是因为遭遇了勋贵阶层的反对,导致天子赵祯动摇了变革的决心。

短短的庆历新政也就无疾而终。

追随和支持范仲淹变法的人也都落得降职外放的下场。

在真实的宋朝历史上,直到十年后神宗皇帝即位以后。

才重用王安石锐意革新,实行变法,北宋才有了短暂的富国强兵之举。

在这十年间,只能谋,而不能动,动则必输。

秦霄能做的,就是在这十年间韬光养晦,完成布局和积累。

耐心地等待十年后的时机。

虽然王安石并不清楚此后的历史走向,但他对朝堂形势的判断和秦霄却是一致的。

两个人在这一点上达成了默契,相互鼓励各自努力,静等时机的到来。

九月中旬,秦霄带着陈斌和周万里等人,来到了杭州府。

此时的杭州又是两浙路的路治所在,可谓是东南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拥有户籍二十余万户,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大都市。

就在这个月,杭州又有了一个新的美誉——东南第一州。

赋予杭州这个殊荣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当今的大宋天子。

本月初,龙图阁直学士、吏部郎中梅挚外调杭州。

天子赵祯亲自作诗一首《赐梅挚知杭州》为他饯行。

这首诗的第一句,就是“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秦霄几乎是和这位梅大人前后脚到达的杭州。

他此行的目的,是在杭州组建大通商社海外贸易部。

在这个时代,宋朝的海上贸易已经形成规模。

与亚洲、非洲等地超过五十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包括日本、高丽、勃泥(加里曼丹北部)、阇婆(爪哇)、三佛齐(苏门答腊东南部)、大食(阿拉伯)、层拔(非洲)等。

海外贸易的繁荣,成就了密州、明州、杭州、泉州、广州等多个著名的港口城市。

秦霄经过深思熟虑,在这些港口城市中选中杭州作为海外贸易部的驻地。

杭州不仅在地理上更接近北方,而且通过京杭大运河与北方相连通,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路运输条件。

这对于准备与北辽等国开展贸易战的秦霄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秦霄此行,并未提前通知大通商社设在杭州的分部。

他们一行十余人下船之后,先来了一个杭州自由行。

此时的杭州已是繁华异常,除了户籍常驻人口,还有大约二十万人的外地商贾和打工人。

杭州城内商铺林立、酒楼茶馆、勾栏瓦肆林立。繁荣景象,几乎与京城开封无二。

见惯了京城的繁华,秦霄等人对此已然是视若无睹。

倒是大街上偶然走过的外邦人士让陈斌和周万里很是好奇。

这些外邦人士有皮肤黝黑的非洲人,有戴着头巾的阿拉伯人。其中最多的,还是东洋人和高丽人。

秦霄若有所悟,看来这杭州的海外贸易应是以日本和朝鲜等东亚国家为主。

“这杭州的老外倒是不少。陈掌柜的,先找个酒楼让兄弟们填满肚子吧!”

秦霄体谅众人旅途疲惫,坐船辛苦,示意陈斌先找个地方就餐。

说来也巧,众人行不几步,一座富丽堂皇的酒楼便映入眼帘。

这个酒楼一共三层,一楼的大门口挂着黑底金字的招牌“钱塘第一楼”。

“就是这里了。”秦霄与陈斌相视一笑,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

门口的知客一看秦霄等人的穿着打扮,形象气质、言谈举止。

知是贵宾到来,连忙热情接待,将众人引到二楼的一个雅间。

“各位客官,这是本店最大最好的雅间了!”

“贵店的招牌好菜尽管上一桌来,再来一坛好酒。”

秦霄懒得再去研究菜谱,直接吩咐小二看着安排。

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宴席便满满地摆了上来。

这个时代的杭州菜,和开封菜差别很大,自成一派。

作为东南菜系的代表,用料考究、做工精致、色香味亦是俱佳。

稍顷,小二又用双手抱上来一坛美酒,正是杭州最有名的美酒珍珠泉酒。

据说乃是用袭庆寺内的珍珠泉水所酿造,故而得名。

秦霄不禁大喜,美酒佳肴、杭州美景、一帮兄弟,何其快意。

当下便招呼大家推杯换盏,尽享美味。

蓦然,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