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当宾客散尽。秦霄组织了一场小型的会议。
会议的主题自然是商讨大通海贸下一步的工作规划。
参会人员除了陈斌、周万里和朱明山这三个大通商社的高管。
还有前几日刚刚被秦霄纳入麾下的高丽人金中范。
从开封一同前来杭州的几个年轻人也参与了这次会议。
另外,秦霄还安排朱明山邀请了两位海贸界的前辈。
其中年长的一位名叫吴三水,从二十五岁开始就出海跑船,从普通的水手一直做到梢工(舵手)、在海上漂泊了整整二十五年。去过东洋、南洋的十几个国家。如今年纪大了在杭州城内做点小买卖,守着儿孙安享天伦之乐。
另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名叫郭胜,其经营的胜润祥绸缎庄在杭州大有名头。近十年来,郭胜将重心放在海外市场,在东洋、南洋等地都有合作伙伴。也算是海贸界的一位行家。
在座各人一一见面认识之后,秦霄开始亲自主持这场座谈会议。
“诸位,大通海贸今日已经正式成立了。但是目前也只是挂了个牌子而已。距离实际的运行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秦霄也不托大,将姿态放得低低的。水低为海,人低成王。
“接下来怎么发展,还要仰仗在座的各位多多出力。尤其是吴老前辈和郭大哥,都是海贸行业内的翘楚,在此恳请两位不吝赐教,给我们指点迷津。”
这两位赶紧谦让一番:“哪里、哪里,不敢、不敢!”
朱明山适时介入:“吴老前辈德高望众,在海上行走多年。半辈子以船为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不妨给我们讲讲这船务之事。”
“朱掌柜的既然给老头子这个面子,在下也就不怕班门弄斧了。”
吴三水这么多年走南闯北,场面话说得让人听起来甚是入耳。
“如今杭州城内从事海贸者,无非两类耳。其一,购船出海。商家有自己的船队,自运自销。如此情形者,不过六家。其二,租船出海;商家独自或多家联合租赁船只出海,如此情形者,则有二百之数。”
吴三水顿了顿,喝了口茶水继续娓娓道来。
“是以专营船运,而不经销货物者,又有十余家。大通商社创立之初,若要快速运营,则当以租船为快。若考虑长久之利,亦可自购商船。但此间订船、造船、招募和训练船员水手、梢工、火工、碇手、招头等,需耗费好些时日。”
吴三水不愧是二十多年的海上通,讲起海运来滔滔不绝,句句干货。
众人听来亦是感觉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有了吴三水在前面打样,郭胜郭老板自然不好意思保留。
反而是生怕自己讲的不够深入,让秦霄等人取笑。
郭胜的胜润祥绸缎庄乃是杭州最大的外贸绸缎庄。与他合作的中外商人不下百数,他自己也曾两次远涉重洋,亲自到达过七个国家。
所以他讲起海外贸易来都是他自己的真实经历,自然是绘声绘色,干货满满。对与秦霄等人来说好似听了一节国际贸易实务课。
整个下午,基本上都是吴、郭二人在讲。
秦霄等人除了偶尔提问一二,大部分时间都在倾听。
一个下午的时间,收获满满当当。
会议结束时,秦霄对于大通海贸的未来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规划。
大通商社家大业大,既然涉足了这个行业,自然就要做最好的。
因此秦霄计划先购置两艘商船,在年内开通两条航线。
第一条是东线,贸易对象为高丽和东洋两国。
第二条是南线,贸易对象为南洋和中东诸国。
出口的货物除了大宋的丝绸、茶叶、玉器、瓷器等特产。将把大通独有的雪晶糖作为主推产品。
会后,秦霄和陈斌、朱明山兵分三路,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陈斌这一路,由金中范协助,主要负责出口货物的采买筹集事务。
朱明山这一路,邀请吴三水协助,进行船员的招募和训练。
秦霄则带着周万里等三人,亲自去购买商船。
距离杭州最近的造船基地,在三百里外的明州(后世的宁波),也是这个时代重要的港口。
第二日,秦霄等人在钱塘江乘上一艘快船,顺流而下,直奔明州而去。
宋代的造船业已经相当地发达。除了官营的造船厂,还有许多私营船厂。但是以官营船厂的规模和实力为更优。
秦霄所需要的海贸商船,还是要找官营船厂更为放心。
明州官营造船厂,是宋朝十一大官营造船厂之一。
秦霄等人到达的时候已是第二天的上午。
一听秦霄要订购两艘海贸大船,负责接待的李姓官员顿时热情起来。
他一边带着秦霄等人四处参观,一边讲解着船厂的技术实力。
“我们可以建造各种规格的大船,像这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