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艘商船定好以后,秦霄没有急着赶回杭州。
而是带着周万里三人继续在明州盘桓了两日。
明州也是宋代一个重要的海港城市,朝廷六十几年前就已经在此设立有市舶司(相当于后世的海关),可见其海外贸易的繁荣程度。
两天时间里,秦霄抱着学习和交友的态度,马不停蹄地拜访了明州名声最响的六家外贸商。
听闻秦霄来自京城,而且是最近一年里名声大噪的大通商社的掌舵人。这些明州的客商无不热情相待。
只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震惊于秦霄的年轻,全都认为他是一个接管祖业的富二代。
对此秦霄也没有解释。毕竟,保持适当的神秘感,会有很多微妙的好处。
返回杭州的路上,秦霄和周万里之间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深谈。
“万里,你来到商社得有一年时间了吧?”
“回禀董事长,到这个月的月底刚好满一年。”
秦霄点点头,面露感慨之色,想起了去年九月十九第一次发布求贤书的情形。
“真是时光如梭啊!这一年商社的事务甚是繁忙,倒是辛苦你了。”
“董事长言重了,这都是在下份内的事。况且,能够看着商社一天天地壮大,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让人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周万里说的都是心里话,这一年来的经历甚是美妙。作为大通商社快速崛起的参与者,让他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还有一点他没有说出来或者没有意识到。那就是随着大通商社的高速发展,他自己的能力也在快速地提升。
让员工和企业一起成长,这正是最好的企业文化。欣欣向荣自然能够凝聚人心。
秦霄沉思片刻,继续问道:“此次东南之行,开办海贸,你有何看法?”
“此次在下真是大开眼界,原来以为开封便是整个世界了。现在看来果真是天外有天。”周万里想了想说道:“海贸一事,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扩大我们的事业,自然是极好的。”
”说的没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有没有想过出去看一看?”
“如果有机会,自然是想去长长见识。”周万里不禁有些神往。
秦霄呵呵一笑:“那我就给你这个机会。”然后便不再多讲了。
当他们赶回杭州的时候,另两路人马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首先是朱明山这边。由于有了吴三水的协助,加上大通海贸许诺的薪水又高。所以人员招募甚是顺利。
仅是吴三水自己所在的渔村,就来了三十多名精通水性的年轻后生。这些人担任最基层的水手是绰绰有余。
然后吴三水又通过自己以前跑船时的关系,请过来几位梢工、火工、碇手、招头等。这些都是技术和管理岗位,非熟手不能担任。
接下来的几日,先来的这些人又陆续介绍了自己的亲戚朋友前来。
这样,朱明山在很短时间快内便招募到了一百多人。
这正好足以满足秦霄订购的两艘巨舰的人员配置。
而陈斌这边,也是进展的十分顺利。
高丽人金中范根据本国市场的需求,列出来一份货物清单。
包括绫绢、锦罗、白绢、金银器、礼服、瓷器、玉器、马匹、鞍具、玳瑁、药材、茶、酒、书籍、乐器、蜡烛、钱币、孔雀、鹦鹉等。
而在前几日大通海贸开业的当天,陈斌已经与多家供货商签定了合作意向。
所以现在只需要派人拿着金中范列出的清单,一家一家地下单订货,就做到了对高丽等外邦需求的精准采购。
秦霄回来之后,又亲自招募了十几个贸易和管理方面的人才。
当这一切全部准备妥当的时候,正好也迎来了第一艘商船交付的时间。
这一次秦霄没再亲自过去,而是安排周万里带队前往。
先前招募来的船工们已经被提前划分为两班。
跟随周万里前往明州接船的,是综合实力相对更好一点的甲班。
当这些船员们知道自己将要驾驭的是这世上最大的五千料巨舰时,顿时止不住地高声欢呼起来。
他们此时的心情,估计和后世的海军官兵能够在航母上服役一样,那是相当地无比自豪。
三日后,甲班团队驾驶着大通海贸的第一艘巨舰出现在了杭州港。
这艘被秦霄命名为“大通凌波安远壹号”的巨舰刚一现身,便在杭州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五千料的巨舰,在杭州港本来就不多见。
加上这又是明州造船厂研发的新式船型,那宏伟的船体和挺拔的桅杆,引来了围观者的阵阵赞叹。
而作为船东的大通海贸,也在这一天被杭州各界重新认识 。
秦霄将“大通凌波安远壹号”首航的日子定在了十月十八。
没有别的意思,只为图个吉利。
一为求得人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