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崇祯负手走在宫道上。
紫禁城的宫道极高。
顺着两侧红墙往上望,会生出一股被禁锢的逼仄感。
但宫道也安静。
墙上搭着不知哪宫探出来的枝叶花骨朵。
所有宫人远远望见他,就会转身面壁。
所以这些日子他便养成了习惯。
在宫道里一步一步走,思考着那些繁复的朝政国事。
他刚刚接到太子密报,说了那“地府之门”的事情。
太子在信中便是如此揣测。
他说,那道裂缝仿佛地府之门,地府之门一开,地府便降世人间!
可若真是地府降世……
崇祯心浮气躁。
本来在今日之前,时局都在向着好的方向转变。
红薯种子和玉米种子都已寻回来,在京城外的一处肥沃皇庄播了下去。
玉米现在种稍微晚了点儿,但红薯却是正正好。
只等再等三四个月,待第一批成熟,便可当种子,给各个州府发下去!
百姓们就能填饱肚子了!
接到太子前一封的密报后,他也立即派了东厂与鲜妮赶赴河东。
他发狠,只要查到与建奴做过生意的河东商人,全部抄家,株连三族!
随着这消息的传开,天下也是为之侧目。
许多行商在外头,都不再敢自称自己来自河东。
朝中河东籍贯的官员,更是无颜出门,碰见人都唉声叹气。
河东的那些商人还想跑。
尤其是其中做得最大的那几家,竟事先不知从哪儿得到了消息。
但崇祯早就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设了埋伏。
要不被便衣锦衣卫给截住,要不在张家口给拿下。
他要杀鸡儆猴,让天下人,尤其是天下商人看看,不遵国令,叛国叛君的下场!
同时,这件事情也让他注意到了这些富得流油的商人。
为何他大明这么穷,这些商人却这么富?
原因他想不通,但他直接快刀斩乱麻。
你既然富,那你就多给国家上点税嘛!
于是,他下令增收商税!
而且是分层增收。
大商人多交,小商人少交。
相应地,减轻了压在农民身上沉重的农业税。
让天下农民能喘口气。
顺着税收,他也注意到了大明宗室藩王,这个尾大不掉的毒瘤。
毕竟好几个藩王直接掌了藩地内的所有税。
只是,崇祯却始终找不到一个适当理由,来整治她们。
一想到这些藩王手头的白花花银两,她就馋。
虽然如今她银子进得多,但花得也多。
天书部那头,改进各式武器,需要钱。
炼钢需要钱。
水泥需要钱。
还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实验器具、试验场也需要钱。
……
可是,这突如其来的地府,打乱了她所有心绪!
崇祯迫切地想找人谈谈,分析分析。
但刚要开口说摆驾坤宁宫,才想到小司命已不在宫中许久。
他抬头望天,感叹:小司命,你究竟在哪儿?
————
原清照这个时候正换了身破破烂烂的道袍,把脸抹得脏乱,跟着百姓凑热闹。
在外人看来,这坤道发髻凌乱,肩上搭着个泛黄的褡裢,手里举着根算命的招牌布杆。
布书上联:批掌中日月
下联:测袖中乾坤
横批:神机妙算
一看就是个神棍。
她往人群里兴奋地挤。
其她人都嫌弃她身上脏兮兮。
倒给她空出了好大片位置。
今儿这热闹是天书部给的。
他们要炼钢,就在城外弄了个钢厂。
钢厂还是用水泥造的。
那叫一个四平八整,毫无美感。
原清照就奇怪了。
你们这群理工生没有审美,不晓得叫上工部的人帮帮忙?
这就是她想当然了。
水泥虽然简单,石灰石、粘土磨成面儿,煅烧成熟,再和炼铁后剩的矿渣同磨成粉,和水一搅拌,成了!
但在天书部的人看来,那也是珍贵无比。
要什么美感,花里胡哨浪费水泥,能用就行!
而在钢厂边上,就是一条水流不小的河。
也是他们特意选的址。
就是为了建那巨大无比的水车。
只见那水车估摸着两层多高,随着哗哗水流缓缓流动。
其产生的动力直通钢厂。
应该是在那里头做了鼓风机。
动力有了,材料应该也找齐了,那钢或许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