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从军历阳(1 / 3)

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淅淅沥沥地洒在江面上,激发出万点银星,一片朦胧的雨幕,将长江两岸远方和近处的花草树木,统统氤氲成一片斑驳的油彩画,线条粗粝而模糊。

披挂整齐,全身戎装的陈谦矗立在船头华盖下,负手望向远方,脑海中浮现出辞别母亲的场景,短短一个多月和父亲已是阴阳两隔。

当司马熙雯和母亲打着伞在大门口送他的时候,他才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失去父亲的空落感,那个对他表面严厉并训斥,背后又偷偷为他骄傲的老父亲,将永远不会再出现了。

他本来要辞官在家,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却被一场意外的大动乱所毁之殆尽。

陈谦长叹一声,心道,将来人生之大事,我还能找谁去请教啊。

鼻子一酸,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官船很快就到了长江北岸,岸上有一队晋军身披蓑衣,整齐有序的站在雨中。

待船靠岸后,搭好踏板,陈谦从船上走下来。

侍立岸边的谢石带领晋军一起向陈谦躬身道:“参见安东将军!”

“都起来吧。”陈谦摆手道。

“安东将军,我们先锋营扎在北城门外,已安置妥当,我带您过去。”谢石躬身道。

他由秘书郎平级改任六品司马都尉,作为陈谦副手,在先锋营效力。

这时,陈安牵着紫骅骝,扛着陈谦的大砍刀从踏板下来,陈谦接过马的缰绳,提刀上马, 对谢石道:“石奴,前面带路。”

谢石赶忙也上了马,带着手下晋军先行向城北奔去,陈谦和陈安以及从建康带来的百余名亲兵,随着他们,消失在雨中。

谢尚五万大军早在四日前已到历阳,历阳虽然被殷浩抛弃,但权翼并未在城中多耽搁,也未纵兵劫掠,因为他志在建康。

当攻陷建康的计划功败垂成后,接到姚襄命令,权翼和王钦卢就匆匆撤军北归谯郡了。

一炷香的工夫,大家来到了先锋营,远远看见大营中间有一杆大旗,黑底红字,在黄昏的斜风细雨中,孤零零地来回摆动,旗上写着五个大字:安东将军陈。

陈谦事先已知道,他的先锋营有五千士卒,一千骑兵四千步兵。

大营周边扎有栅栏,设有瞭望塔,由于下雨,军兵都在帐内,营内一队队巡逻兵不时穿梭其间,一切有模有样,按部就班,一丝不苟,陈谦不禁对这个还未到十七岁的谢石暗暗赞许,说明他在家也做是足了功课。

进了自己的大帐,陈谦去屏风后面脱下铠甲,简单擦拭了一下身上的雨水,换上便装,来到主座上坐下,招呼着正在指挥几名亲兵收拾行李的谢石道:“石奴,来过来坐,让他们干行了。”

一场建康叛乱,令本来要跟陈谦学习的谢石耽误了一个多月,而正是这一个多月,陈谦已经身份不同,且不说是大晋为数不多的公爵,仅仅这个安东将军就已经迈入了高级将领行列,跟谢尚都平级了。

陈谦临去部队前的几日,从小长在王府,穿梭于建康城中达官显贵女眷中的司马熙雯深谙官场知识,天天给他灌输为官之道,现在是三品大员了,第一少说话,贵人语迟;第二喜怒不要轻易表露;第三不要乱谦虚,要接的住属下逢迎巴结。

陈谦不以为然,这头两条倒还不难,本来他也不是话痨,反应有时候也不机敏,但这第三条,他有些犯了难。

“末将不敢坐,请安东将军示下。”

“坐吧。”

谢石只好坐在了陈谦下手的矮凳上。

“我初来军中,淮南形势现在如何?”陈谦喝了口热水问。

“禀安东将军,大军于四日前渡江进驻历阳,前将军已得哨探来报,淮南一带并无敌情,姚襄主力已全部撤回谯郡,寿春只留王钦卢一万人马驻守。”

“哦......前将军可有打算?”

“这个末将不知,您今天刚刚过来,鞍马劳顿,稍作休息,明天去参加军前会议,前将军会有安排。”

“嗯,石奴,你也下去休息吧。”

谢石告辞出去,陈安端着一个木盘走了进来,放到陈谦桌案前,“公子,凑合着吃点吧,您一定是饿了吧。”

说着,陈安打开木盘上的食盒盖子,炖了一只鸡,一只鳖,一大碗米饭,香气四溢。

陈谦还真是饿了,让陈安坐下一起吃。

陈安忙摆手道:“这使不得,夫人吩咐过,到了军中不比平常,一定要讲究上下尊卑有序。”

“她又不在这里,别听她的,妇人之见,哈哈,我也吃不了这么多,咱一起吃。”说罢,扯下一个鸡腿递了过去。

陈安伸手接过鸡腿,只得坐下跟他一起吃了起来。

“就这一次啊,公子,我和侍卫营一起吃行了。”

陈谦猛然醒悟,陈安的官职还是个伯长,得给他升升官了,遂笑道:“跟他们吃也行,等这次打完仗,给你小子升升官,负责管理训练这个侍卫营。”

“哈哈,那就先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