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7年正月,蕙心纨质、怀瑜握瑾的褚太后决定不再摄政,由已到束发,十五岁的司马聃亲政,并下诏曰:“未亡人永归别宫,以终余齿,仰惟家国,故以一言托怀。”
晋穆帝改年号为升平。
升平元年六月,长安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云龙门之变”,残暴不仁,荒淫无道的苻生被苻坚、苻法等人囚禁,苻坚称帝。
继位后,苻坚革除暴政,重用汉族士人王猛等,抑制豪强,鼓励农耕,兴修水利,提倡儒学,兴办教育,怀柔各族,一时间,关中地区民康物阜,如日方升。
升平元年三月起,慕容燕国继续南北一起扩张,皇帝慕容儁派遣安东将军吴王慕容垂、中军将军慕容虔与护军将军平熙等人,率领八万大军在朔北大破丁零敕勒部,斩杀俘获共十余万人;
太原王慕容恪、尚书令阳鹜、安乐王慕容臧等率六万大军渡过黄河南下,大败东晋建武将军、兖州刺史桓云,攻陷谯郡、沛县、颍川、汝州等地,跃马淮水,与寿春隔河相望。
消息传到京师,建康大震!
“众卿,兖州地区沦陷,鲜卑胡虏猖獗,你们可有何良策?”司马聃虽然已亲政,但多年在褚太后的管教下,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妈宝男,并没有自己执政理念和主见。
尚书令王述出列道:“启禀陛下,桓云丧失大片国土,数万将士阵亡,致虏猖寇,有负圣恩,应下诏狱论罪。”
“尚书令大人此言差矣。”
大家循声望去,一名四旬紫袍文官出列,白面微髯,翩然俊雅,正是桓温在朝廷中的代言人,中领军范汪。
只见范汪稳步走出,来到丹樨前躬身道:“陛下,汉高祖刘邦屡败于项羽,垓下一战毕其功于一役;今有鲜卑诸葛恪,十战十败于冉闵,而廉台一战全歼魏军,俘获冉闵;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鲜卑胡虏士气正旺,想我大晋难有人匹敌,避其锋芒,建武将军何罪之有?”
出身于顺阳范氏的范汪一席话,令大家哑口无言,一半是摄于他后面有荆州桓温撑腰,一半确也无以应对。
王坦之之父王述须发翘起,手指范汪,嘴唇哆嗦道:“范汪,你,你真是一派胡言,我大晋律法,败军之将皆有法可依,桓云就能例外吗?”
“尚书令大人,此言甚是,但此一时彼一时,慕容鲜卑横扫河北山东两地,所向披靡,若论建武将军之罪,那还有谁敢再率军抵抗鲜卑大军?”范汪不疾不徐道。
“你……你……”王述怒不可遏,继续道:“桓云材朽行秽,尸位素餐,在谯郡广揽乌合之众,志在足兵,多所枉滥,众皆嗟怨,导致今日之败,你竟然说他无罪,荒谬至极!”
范汪轻咳一声道:“建武将军大军已退守寿春,正厉兵秣马,当年仆射大人不也是从寿春开始一步步收复失地,驱羌贼于谯郡之外嘛。”
谢尚见提到了自己,不得不开口说两句了,“尚书令大人,中领军,二位所说都有其道理,鉴于慕容鲜卑兵锋正盛,建武将军虽败,亦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不可抗拒因素。”
说罢,他顿了顿,面向太极殿上诸大臣继续道:“建武将军兵败之罪可以不论,但亦不适合再在寿春任职,今江州刺史出缺,我建议调建武将军出任。”
范汪暗自思忖,江州(今江西省大部)乃大晋百分之六十粮食产地,民熙物阜,如桓云掌江州,那大将军会非常高兴的,这桓云也太不争气了,能争到江州已是几近完美。
遂躬身向谢尚一揖道:“仆射大人明鉴,此为老成谋国之策也,既不寒淮北将士之心,又能作为警示,一举两得。”
侍中蔡谟出列道:“仆射大人对寿春人选可有安排?”
“这有待陛下圣裁。”谢尚把皮球踢给了晋穆帝司马聃。
冕旒珠帘遮掩下的司马聃皱眉道:“会稽王还有没有事奏禀?”
“哦……哦,臣无事。”一直心事重重,未发言的司马昱忙躬身答道。
“此事明日再议,退朝!”说罢,司马聃匆匆起身向屏风后走去。
出了太极殿,司马聃上了龙辇,侧头对田孜喝道:“去凤寰宫!”
“是,陛下!”田孜躬身道。
然后在前面带路,直奔凤寰宫而去。
来到宫中,宦官宫女纷纷跪倒,司马聃旁若无物,怒气冲冲走了进去。
“哎呦?陛下,今天这是怎么了?”褚蒜子看着这个有些叛逆还有点胆小的儿子,莞尔一笑,问道。
司马聃来到近前,行了个礼,怒气未消地坐在了褚蒜子旁边,气呼呼地道:“母后,自古道,守江必守淮;现淮北西边的兖州地区尽失,已兵临淮河北岸,与寿春相望;幸亏荀羡在东边徐州还守住了,否则鲜卑人就尽占淮北了。”
宫女给司马聃奉上蜜汁水和水果糕点,退了下去。
司马聃喝了口蜜汁水道:“母后,范汪居然说桓云无罪,谢尚举荐他去了江州,那不是朝廷的粮仓嘛,怎能让此等无能之辈去任职?”
“陛下,